(多图)你知道吗?!美国竟有座原汁原味徽派古宅 再现清朝古韵

【新唐人2015年11月12日讯】家和万事兴,自古以来,中国人一向重视家族观念;认为“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之一。建造于清朝嘉庆年代的这栋徽派古宅,就曾居住着黄氏八代人,历经200年风雨。

这座两层楼的徽派建筑,有十六个房间,装饰风格主要以木构架为主,搭配雕花;突出传统徽派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三雕”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中的另一特色,是四水归堂的天井。据说,徽州商人因担心财源流失,才建造天井,一来可以透光及通风﹐二来可以防止屋脊的雨水流向屋外,雨水导入天井之中,图它财不外流的吉利。

相传当年,宋太祖曾御驾徽州遇雨,在一家民宅的屋檐下避雨,但是屋檐短小。太祖被淋得浑身湿透,居民发现当今天子竟在自家门口,慌忙开门请罪。太祖问他屋檐为什么造得这般短小?居民答说是祖上沿袭下来的风俗,太祖便建议:祖传旧制不便更改,但可在屋檐下再造一个屋檐,以利行人避雨。从此世代相袭,也成为徽州建筑的特色。

眼前这栋古宅,原本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黄村,自1978年后,便一直荒废空置;曾一度面临被拆除的风险。

千里马遇伯乐,1996年,这栋名为荫余堂的古宅,被美国史学家白铃安(Nancy Berliner)发现,随后分装拆运至美国迪美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PEM)重建,保存至今。

美国迪美博物馆,中国与东亚艺术部主任策展人,王伊悠博士表示,“这个房子它的意义在于,能让游客们切身的进入到中国200年前,老百姓的民居里。这是非常珍贵的,游客们的反馈也很感动。我觉得这个房子真的是起到了文化使者的这么一个作用。”

然而,如果这栋古宅若没有结识白铃安,它的下场又是如何呢?据悉,当年白铃安在黄村选定的6栋建筑中,其中有4栋都被拆除,并在原有地皮上盖起了新式农家小楼。

根据大陆媒体统计,中国大陆古村落数量自2000年起的十年间消失了90万个,相当于每天消失逾250个自然村落。而这个号称是全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建置在海外的徽州古宅,因缘际会下,与美国史学家“擦出火花”,在1997年底,经过分装,通过40个集装箱运往美国。花费7年时间,耗资1.25亿美元,重现当年宅内一景。

(新唐人记者啸天温哥华报导)

◇【新唐人】独家版权,转载请与本台联系,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