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3月24日讯】每个家庭的文化,大概都与这个家庭中妈妈的音高有点关系。而妈妈的音高常常有这样的起伏曲线图。孩子小的时候,音高偏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高,甚至到爆表水平,然后孩子进入成年,音高又开始降低了,最后越来越低,越来越低,可能低到听不见。
孩子小,妈妈多数是操些生活琐事上的心,喂奶换尿布,和声音没多大关系。随着进入正式的育儿阶段,为了让孩子能尽快的服从,遵循妈妈的意志,妈妈常常会从声音上来体现父母的权威。结果,第一次高声音奏效后,孩子臣服把事情办完。妈妈发现,第二次需要驱动他做同样的事情,音高需要比上一次吊高一点才奏效。于是这样的逻辑不断继续上演,当声音到达一定的高度后,妈妈就干脆直接发火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每次都要烽烟四起,最后两败俱伤,战火才消停。
一旦进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后,亲子关系将面临挑战。表面上孩子服从了父母,而心理上却远离了父母。无论怎样,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爱和尊重是对每个生命成长最好的滋养,而坏脾气却是摧残幼小生命的暴风骤雨,百害而无一益。
我们,真的就不能轻声细语陪孩子长大吗?我们是否可以提前修炼父母的道行,当孩子不听话时,不是从外表的语言上来短暂解决问题,而是能从一个更高的智慧来指导孩子看见自己的不妥当之处。有时,不是真的要发脾气,而是父母的情绪控制能力需要修炼,而孩子则是来帮助父母修炼这一点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美妙的唐诗讲述的不仅是自然界的理,同样也是亲子教育的道理。为人父母,我们需要知道对孩子的教育在什么时间能取到最佳效果,同样也需要调整尺度和度量大小来对我们身边的幼苗来施与恰当的成长助力,而不是成长阻力。
文/阮雪筠
(责编:李丹)
——本文经《纪元心语》授权发布
本文网址: https://cn.ntdtv.com/gb/2016/03/24/a125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