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是唯一改变命运的道路吗?

【新唐人2016年06月12日讯】新闻周刊(530)中国大陆一年一度的高考,在本周结束了为期三天的考试。今年的940万名考生,对于他们来说,高考似乎是决定他们未来命运的关键。然而这个造成考生和家长极端压力的高考制度,长久以来被外界指出有很多的弊端存在。尤其是今年的“减招风波”更是引起许多省份的考生家长不满。然而,考生挤破头才能通过的这条独木桥,有学者认为,未来的成功跟高考并不一定划上等号。

中国大陆每年到了高考季,不仅考生紧张,连陪考的家长也都跟着着急起来。而高考制度也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

造成考生和家长压力的高考制度,长久以来就被教育界指出存在很多弊端。像是中国教育注重“应试教育”,只关心学习成绩。还有“填鸭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都是中国的教育问题。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中国的高考主要有几个问题,一个主要的问题就在于高考内容非常的单一,主要以题海战术为主。另外它对学生各方面多元的培养,关注比较少。它是一条独木桥,而且它形成一个非常强的等级,而且人生基本上只有这么一次考试的机会,一考定终身。”

然而考生挤破头才能通过的这条独木桥,和未来的成功并不一定划上等号。

云南省教育厅,2012年专门调研了该省近10年来的22名“高考状元”,和“奥赛”获奖者,发现他们在各自的事业上都没什么大的建树;继续查阅发现,32年来中国的124名“高考状元”,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而2013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高考状元流失海外严重,七成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在职场“销声匿迹”。

夏明:“中国的教育体制应该说,它刷掉了两部分人。一部分人当然可能是能力比较差一点,学业是跟不上的。还有一部分就是天才型的人物。他们往往不大会受到八股文的限制,尤其很多这种思想又是跟普世价值,跟人类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抵触的。那么他确实对现存的社会、经济,教育体制,都有独到见解,甚至提出某些批评。当然这些人也会成为这个体制的牺牲品。”

广州中山大学讲师李业兴:“总的来说,整个中国人还是成为专制的愚民政策的牺牲品。因为专制呢,它只要那种听话的,懂点技术的,能够干活的工具就行了。至于有没有思想,有没有自由创作都不重要的。”

另外,历年来的高考被指责存在地域性不公,这个问题在今年更是突出。

今年4月份,中共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下发的一份方案,要求2016年升学压力小的省份,包括江苏、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等省,将总计16万个高招名额分配给中西部省份。

江苏抗议减招家长陆先生:“我们一直认为高考不公平,北京、上海的高校变成地方高校,第二个内招、特招的特别多,都是有权有势的人。”

湖南电视主持人钟山 :“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只有一人能上北大,而北京190名考生中就可有一人能上北大,这样算下来北京考生上北大机会是安徽考生的41倍,依次推算是广东考生的37.5倍,是贵州考生的35.4倍,是河南考生的28倍。”

虽然大陆号称“高考录取率”36年增长了16倍,但这是按本科(普通大学)和专科(没有学士学位)一起计算的。如果按照各省教育局官网公布的“大学录取率”,去年(2015)平均录取率只有40%。“一本”,也就是重点大学的录取率,去年即使在“轻松战区”的北京、天津、上海也只有20%多,而“困难战区”的省市则大多不到10%。

由此可见,这场所谓“决定人生”的考试,在今年940万考生的心中,压力是何等巨大,难怪他们在考试前夕,集体以撕书的方式来宣泄压力。外界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制度产生这样的教育现象?难道在中国,高考才是唯一改变命运的道路吗?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助理制片人沈璐告诉这些高考学子们:万一你考砸了,千万不要以为你的人生完蛋了。沈璐说,她经历了2009年的高考失败,选择留在本地三流大学就读,后来转学到美国读书。回首往事,她很感谢高考失败的经历,如果她当初上了中国名牌大学,她就永远不会有在西方大学读本科的经历,不会对学习有热情,更不会了解教育的真谛。

编辑:黄千容
剪辑:黄千容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