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压力山大 造成焦虑的5大因素和解决办法

【新唐人2016年12月28日讯】中国越来越多的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希望孩子在海外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机遇。但中国留学生身负父母期望,在异国他乡会遭遇文化冲击和语言学习困难,从而造成很多压力焦虑。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应对潜在的压力?

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的报导,悉尼科技大学管理与心理学副教授瑞德芬(Kylie Redfern)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中国留学生压力焦虑程度远高于地方学生。

研究表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下所形成的“特定文化”使得中国留学生更容易产生压力和焦虑。在这种“特定文化”下,来自家里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无形中成为了留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

中国人一惯具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使得中国留学生很少愿意寻求心理咨询,压力无法得以释放,长此下去会带来很多心理问题。瑞德芬发现,中国学生不愿去大学的咨询处,去和一位陌生人交流他们的焦虑。

为何选择留学?

在中国,高中生要花费几年时间来准备高考,两天考试会决定他们是否在清华、北大等名校赢得一席之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为了避开高考,选择到国外读大学。

再有,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文化与社会学院的助理教授汉森(Anders Sybrandt Hansen)认为,中国人的一个普遍观念就是“外国的高等教育更先进、更具趣味性”。每年的世界大学排名榜也加强了这种观念,排在榜首的都是西方大学。

外国的毕业证值钱,这种认知在中国学生和家长的脑海里已经扎下了根。近年来,中国学生为了将来的就业前景,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变得越来越火。

留学生压力重重 家长需重视

中国家长们认为孩子需要压力来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殊不知,压力过大会让孩子患上抑郁症或焦虑症,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严重时也会导致孩子走上极端。

高校校园是留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地。哈佛大学健康中心主任、哈佛医学院精神科教授巴瑞拉(Paul Barreira)认为,大学时期是很多常见心理问题第一次浮现的时候。大学生第一次远离家乡,面对很多竞争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压力过大。

很多学生开始有压力,如果不能及时释压,压力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甚至会出现失眠、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效率。

如今,对子女寄予无限希望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国外顺利完成镀金,将来有个好工作。但留学生身上的压力问题已经不容再忽视。

压力产生的5大原因

1. 来自家庭的压力

瑞德芬认为,在中国形成的“特定文化”和长期以来的一胎化政策,为中国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

由于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得家长们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高的期望。在瑞德芬的研究中,中国学生认为家庭压力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一个学生描述他们的父母如何使用skype来监察他们的学习,告诉他们要努力的学习,直到深夜。

大部分留学生认为父母已经给自己投资太多,自己必须变得更优秀,而无形中给自己的压力过大。

2. 学业压力大

许多在国内学习优秀的学生到了国外,因为语言、新生活的适应、学习习惯以及教学模式的不同,在刚开始时很难跟上教授讲课的速度。一些在国内的尖子生,在进入美国名校后,一旦成绩没有预期理想,产生的身心压力更大,容易引发失落感,对个人价值产生困惑。

3. 缺少沟通

很多留学生因为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无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因此生活局限在小圈子范围内。中国人潜有的观念使得其不愿找学校的咨询中心交流自己的情况。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也不愿和父母分享,更多的是自己默默承受,久而久之,导致身心压力越来越大。

4. 留学生低龄化 承受能力小

虽然中国留学生传统上都是研究生,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认为应该早期让孩子接受国外教育,以便将来有竞争优势。而孩子在成长阶段与家人和所属文化分离,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压力,变得焦虑、抑郁。

据门户开放数据显示,中国本科生留学的人数从2005年的15%已经增长到2013年的40%。而这些年轻留学生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一般要比较成熟的硕士生小。

5. 来自同学的压力

现在大部分的留学生虽说生活费和学费基本上自己都不用太担心,但身边比自己优秀的人比比皆是,为了不远远落在同学的后面,不得不抓紧所有时间苦读。长期会导致精神紧张、焦虑过度,甚至会影响正常学习。

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应对潜在的压力?

1. 经常和孩子沟通

家长要做到让孩子把自己当成是贴心知己。善于理解孩子,经常和孩子沟通。发现孩子有压力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心理上的帮助,让孩子的压力得到释放。

2. 鼓励孩子要科学用脑

鼓励孩子做一个学习计划,便于科学安排时间,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一味地催促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孩子大脑如果总是出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3. 鼓励孩子及时与心理医生沟通

美国的大学一般都会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家长要鼓励孩子遇到困难时勇于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这是舒缓学生压力的一种很好方式。前纽约市教育局高中资深心理辅导专员黄金利表示,华人家长经常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所以有很多严重的问题,都因为面子的问题不愿意向外求助、请教。黄金利呼吁以后大家改变这一旧的观念,有需要的时候一定不要隐瞒,要去请教专家。

专家呼吁大学建立新系统

针对中国人不愿寻求心理咨询的现象,瑞德芬建议,大学有责任去意识到文化的差异,并以“特定文化”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瑞德芬认为,大学缺乏的是系统的、嵌入式计划,为所有学生从第一天起提供培训和学术支持。大学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可以定期和学生接触。和学生建立了这种关系,就会更有可能在早期发现学生的问题,学生们就更有可能寻求帮助。

(责任编辑:李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