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3月28日讯】1948年的长春围困战,在今天人们的记忆里已经很模糊。中共号称兵不血刃的这场围困战,实际上造成了长春几十万人的死亡。今天的“百年红祸”特别报导,我们就来回顾这场长春围困战。
长春被围困前,居民约有50万左右。五个月的围困战后,长春只剩下17万人。
1948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夺占四平后,长春就成为了松辽平原上的一座“陆上孤岛”,补给全靠飞机运输。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郑洞国率领第一兵团驻守长春,下辖有新编第7军和第60军,加上地方守备部队,共计约10万人。郑洞国下令囤积粮食,巩固防御。
然而,准备进攻长春的林彪在和守军发生了一次外围战役后,改变了策略。他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根据敌我之战力,兵力,工事综合来看,共军攻打长春则会付出最大的伤亡,因此建议改硬攻为长期围困。
1948年5月底,毛泽东和林彪正式定下围而不攻的策略。由萧劲光和萧华负责,东北共军第一兵团约10万人,以8个师和一个炮团围困长春。6月28号的围城政工会议上,围城指挥所再次强调封锁粮食、蔬菜、燃料、牛马及一切可供守军使用的生活资料,断绝城内外人员往来和商业关系,并提出口号。
长春围困战老兵李金华:“那个时候的口号是什么?不让一粒粮,不让一根草运进长春。要把长春困成一座死城。”
6月起,军粮主要依靠空投,而共军在城外也架起了高射炮。郑洞国和国民党长春市长尚传道试图调配物资,稳定物价,但粮食匮乏仍日益加重,人们用树叶、青草、动物充饥。7月下旬,蒋介石致电郑洞国,要疏散城内居民,但围城共军却严禁百姓出城。
原大陆史学教授刘因全:“因为城市里的军人很多,老百姓也很多,所以呢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就想着把老百姓,叫他们出城去寻吃的。结果共产党的军队就不让老百姓出城,一定要把老百姓困在里边。老百姓向外走的时候,他们就开枪射击。”
当年还是幼儿的张女士跟着家人逃荒。
长春围困战亲历者张女士:“走不出去,共产党拦着不让你过呀,走一点就得站下,他真打呀。”
中国大陆报告文学作家张正隆在其代表作《雪白血红》中,引述9月9号“林、罗、刘、谭”给毛泽东的报告,其中说︰“不让饥民出城,已经出来者要堵回去,这对饥民对部队战士,都是很费解释的。饥民们会对我表示不满,怨言特多说︰‘八路见死不救’。他们成群跪在我哨兵面前央求放行,有的将婴儿小孩丢了就跑,有的持绳在我岗哨前上吊。战士见此惨状心肠顿软,有陪同饥民跪下一道哭的,说是‘上级命令我也无法’。更有将难民偷放过去的。经纠正后,又发现了另一偏向,即打骂捆绑以致开枪射击难民,致引起死亡。”
据10月24号南京《中央日报》在一篇《长春国军防守经过》中说:“据最低估计,长春四周匪军前线野地里,从6月末到10月初,四个月中,前后堆积男女老少尸骨不下15万具”。
当时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刘因全:“我的一个亲戚,就是我的本家的一个堂爷爷,他是在长春经商。他在困长春的时候就饿死了。我的姑姑,就是我爷爷的女儿当时不在家。结果回家一看她爸爸饿死了。而且她爸爸,就是我这个堂爷爷的一条腿被别人割去了,就吃掉了。”
10月21号,长春守军第一兵团投降。中共军队进城后目睹了惨状。
李金华:“哦,那个惨状。我们住在长春县那个四马路,原来长春县县政府就在里里,我住了一个星期,哎呀,那个死人哪,不堪设想。”
刘因全:“两支军队打仗,你不应该残杀老百姓。但是共产党为了夺取政权,就不管老百姓死活,不择手段。而且把这样的事,共产党还作为一个战绩来歌颂。”
在中共所谓“史诗性战争巨片”《大决战·辽沈战役》中,对长春围困战赞美道:“兵不血刃接收长春”。而其他一些大陆纪录片,也反过来将长春居民大量死亡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国民党。
采访/常春 编辑/尚燕 后制/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