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07月24日讯】前世今生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在很多的古籍中,记载着大量有关生命不灭、轮回不止的实例。说它新颖,是因现在东西方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的著述。
前世今生或许真的匪夷所思,不过却能从另一面打开世人的眼界,对劝告世人行善重德、珍惜生命有着很大的裨益。所以历代的士人笔记,对此也多乐于记载。本篇将要介绍的是安息国太子安世高。
安息国太子安世高天赋异禀,自幼博学多闻,他对天文、地理、医药、术类等学科都非常精通。不但天资过人,德行也很恭谨,他对待父王母后都非常孝顺,因此太子的盛名传遍西域。
由于太子天性悲悯,聪慧过人,却也无师自通地为人说一些通达的道理,时时抚慰人心,使人们长存喜悦和安乐。
身为太子,世间的一切对于他都是触手可及,但他又好像不属于这个富贵之乡。他不尚慕声色,在偌大的王宫过着僧侣一样的寂静生活。
安息国王去世后,太子看到荣华、富贵、权柄都无法左右人的生死无常。于是即位一年后,安世高将王位让给自己的叔父。
一天,他忽然开悟一般,想起自己的前世今生。他想起来,前生在中土的广州被杀,想起来要去唤醒一位同门。对于很多人渺茫莫测的前世今生,在他的心中成为弹指之间的过往经历。
安世高只身东渡中土,很快掌握了汉语。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安世高受皇帝邀请,主持翻译事务,由此成为汉译佛经第一人。
汉灵帝末年,洛阳大乱。安世高想起还未了结的愿,动身前往庐山,去唤醒他的一位同门。在前世,他和这位同门一起出家学道。一天,他们托钵乞食时,这个同门对不称己意的施主心怀怨恨。前世的安世高常常规劝他,改一改嗔怒的脾气,但是积习难除,这个同门屡劝不听。
安世高对他说:“我要去广州了结一段宿怨。你学佛法的精进程度远超于我,但是本性易怒,来世会托生为丑恶的形体。如果我能得道,一定会来度你。”
这个前世的安世高到达广州后,当时正逢寇贼作乱。初来乍到的他遇到一位少年,这少年一时暴怒陡起歹心,就将他杀了。就这样他托生在安息国的王宫,成为太子,名叫安世高。
而他的同门死后,也如安世高的前世所言,因为同门喜欢生气发怒,托生后容貌非常丑陋。由于同门喜欢布施,所以托生为龙王,今日能够统辖方圆千里,拥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
安世高到达共亭湖边的庙宇,他的同门说,他的寿命将要终尽,这个丑陋的身体烂在湖里会污秽湖水。他恳求安世高将他度化到大山西面的大泽中。为避免坠入地狱,又请安世高代他设坛修法、建造寺塔,以便将来能够托生到善道。
安世高对他说了很长的一阵梵语,又为他唱起梵语的颂歌。慈悯的胸怀、虔敬空灵的歌声使龙王感动得泪如雨下。看到龙王升到山顶后,安世高对他挥挥手,龙王一转眼就消失了。据说,后来江西浔阳郡的蛇村,就是龙王当时脱去丑恶形体的地方。
安世高了了这个心愿即前往广州,寻找前世杀害自己的那名少年。昔日那名血气方刚的翩翩少年如今已是白眉皓首的老翁。
安世高对他讲起前世今生的宿怨因果,老翁听得意犹未尽。安世高说他还有一段业债未了,他要去会稽(浙江绍兴)偿还过去世的命债。老翁幡然醒悟,眼前的僧人绝不是寻常之辈,不能以戏言相待。于是布施资财,随同安世高一同来到会稽,见证一段果报。
二人刚进入市集就碰到一群打架斗殴的人,不知何处飞来一块石头正好砸在安世高的头上,当下气绝身亡。老翁亲眼见证因缘果报,心下即刻慧悟,从此虔心研究佛法。
安息国太子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来到中土,翻译佛经之际,也寻找前世的宿怨,了解彼此的恩怨,正应了中土的一句话:“冤家宜解不宜结”。
在大法大道没有洪传之前,立志修行的僧人要修几生几世才能脱离苦趣。释迦牟尼佛曾预言,当优昙婆罗花开时,就是转轮圣王下世度人之时,这个时候不用出家也可以修行。言外之意,不管生生世世结下多少仇怨,若能遇到转轮圣王下世度人的真法,就可得到真正的救度。亲爱的朋友,您可别错过这样的机缘啊!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