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09月25日讯】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佳方式。更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1906年10月,当时八国联军已入侵北京四五年,慈禧太后为了扳回颜面,在河南彰德(今河南安阳)举办了一次四万多人的大阅兵。
这次阅兵清政府还特意邀请了各大列强出席,当天,清军穿戴军礼衣,军容壮盛,雄赳赳地进行阅兵典礼,获得各国赞誉,更骇倒日本将军。
据清史记载,清朝末年发生的这场阅兵,史称“彰德秋操”。慈禧任命袁世凯为练兵大臣,全力筹办此事。大阅兵共为期五天,前四天为军事演习,最终一天进行阅兵典礼。
据悉,中国古时的阅兵原本叫做“搜”,如果是五年一次的大阅兵,就叫“大搜”。这种叫法一直延用到汉朝时期。之后才被“阅兵”一词替代,而且加入了演习的成分。
慈禧举办的这次阅兵,入选的军队是当时配备最好、素质最高的北洋新军、湖北新军和河南新军。北洋新军以段祺瑞为总统官,共16,172人构成北军;湖北新军1镇和河南军总统官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手下张彪,共17,786人。
据后来发现,当时参加阅兵的人员有未来的5位总统、十几位内阁总理,至于名将军阀更是数不胜数,与其说是清朝军事演习,倒不如说是民国政府提前举办的政坛检阅历礼。
这次阅兵邀请了30多个外宾。据记载,英、美、俄、法、德、意、奥、荷、日本等国均派出了武官前往观摩。(网络图片)
慈禧终身热爱讲排场,这次大阅兵也不例外,并完成了中国史上几个第一:
第一次大规模约请外宾,邀请了30多个外宾。据记载,英、美、俄、法、德、意、奥、荷、日本等国均派出了武官前往观摩。
此外,国际闻名报刊,如英国的《泰晤士报》、德国的《营报》、美国的《月报》、俄国的《警卫报》、日本的《时事新闻报》和《每日新闻报》纷纷派记者前来采访。据统计,观摩这次会操的中外各界人士合计478人。令当时住宿都成了一大问题。
第一次得到了西方列强的称赞。一些观摩会操的俄国武官认为,清政府的陆军现已可以与当时的日本匹敌。就连到会的日军顾问本部松川少将也赞不绝口,说:我国的军事力量照如今的开展情况看,他日必有起色;假如我国全国都以这次大演习作为模范,进行扩军备战练兵强国,作用将是不得了的。
第一次用纪律获得了人民的好评,当时的军队纪律给老百姓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为一旦军队有动向,老百姓们就知道大难临头,不得不流离失所。而此次演戏让老百姓们重新认识了清军的纪律。
1906年10月19日,大阅兵正式开始。第一天的演习内容是骑兵冲击战。右南军骑兵率先行动,北上发起进犯。由于指挥失误,南军错把阅兵大臣卫队当成了北军。领队气得把他们骂了个出言不逊。快到11点时才发现北军。北军以逸待劳,而南军马力疲惫不堪,首日演习的结果是北军取胜。
第二天的演习内容是主力遭遇战,这次两边打成平手,互有得失。第三天演练攻防大战。两军悉数出动,战役颇为剧烈,北军最终略占优势。
悉数演习完毕后,袁世凯和另一位大臣铁良在彰德府郊外的小张村,举办了盛大的阅兵式。慈禧、光绪携文武大臣参与,现场审阅。
当天,南北两军穿戴军礼衣,雄赳赳气昂昂地齐集阅兵场,举办了分列式。四万多人的部队步骤规整,军容壮盛,很是招引洋人的眼球,也让国内参观者啧啧称奇。
此次阅兵也得到了日本大将的高度赞赏,慈禧太后可谓是在世界列强赚足了面子。
(责任编辑: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