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士方:机构改革“骨头” 比军改更难啃

首先明确一点,此次中共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并非走向民主宪政的政改,而仅仅是原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一个升级版。但即便如此,这机构改革的骨头依然难啃,是军改“骨头”所不能比。这是何解呢?

中共治下吃皇粮的人之多,官民比例之惊人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而文革后的每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结果都是不无讽刺的先瘦后胖,或者是先“假瘦”,而后再“真胖”。

但是,如果比较裁军,却不是这般光景。

中共在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军队员额达到600多万的顶峰,此后就开始削减,中间因中苏交恶,大量增兵备战,经历了一轮反弹。但在文革后,军队员额就一路下降,直到最近一轮军改达到200万的低点。

个中原因,一方面,军队裁员阻力比地方小。因为军队强调绝对服从军令的体制特点(在管控极严的中共军队内更是如此),裁员完全没有商量余地。而党政层面的机构重组,各个部门有很高的议价空间,往往还未动作,就已因讨价还价令主事者伤透了脑筋。

军队裁军,实际是把包袱仍给了地方。军队属于强势的一方,地方官员通常都对军队这个手上有枪有炮的独立王国畏惧三分,如果没有特别原因,都会对包袱照单全收。

而地方裁员属于内部消化,抛方和接手方并无多少落差,导致裁员与反裁员的拉锯无处不在。

这都直接导致了裁军明显比机构减员效率高。

另一方面,是军队增员难,地方增员易。因为军队对员额有很强的刚性制约,而地方虽然有编制限制,但这种制约并不强,编制之外的约束更是孱弱。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级官僚总有办法迂回突破,公务员编制没有,就改用事业编制,编内警察不够用,就用协警,正式工不够用,就用临时工。

所以,尽管现当权者挟军改之余威,表面看势无可挡,但真正推进到党政层面,就像强龙跌进了泥沼,加之中共惯性机制和来自被逼到墙角的政治对头的强力狙击,与在大海翻腾将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污垢与阻滞景象。

中共官场的进出机制与中国股市颇有几分相像。中国股市的特点,是上市审批制,上市甚难,充满寻租与猫腻,但却没有退市机制,就算跌到谷底,大不了就加个ST,仍可待壳而沽。当前股市无论如何被当局“电击”,始终半死不活,与此机制有莫大关系。

那些党政机构的头领能混到今天的地位,没有一个不是费了吃奶的力气,花了恐怖的大价钱,一旦“上市了”,他会轻易退出吗?

而“能上不能下”早是官场通病,高层责之虽狠,并声称已推出“能上能下”的新规,但至今未见明显起色。一个“上市退市”机制严重生锈的官场,如果要重组合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军改的骨头虽然难啃,但钢牙硬上,嚼碎了往肚子里吞就可以。而党政骨头却是一块韧性极强的橡皮骨,用力咬不碎,还会反弹。

机构改革骨难啃,原因盖在于此。#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王馨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