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叛亲离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5月21日讯】

【释义】意思是众人背叛,亲人离走,朋友走散。也形容不得人心,处境极其孤立。

【例句】官员应是人民的公仆,谁倚仗权势,作威作福,谁就会落得个众叛亲离,身败名裂。

【近义;反义】四面楚歌孤家寡人;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第13代君主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晋,一个是州吁。州吁有些武艺,喜欢打仗。他见哥哥桓公,是个老实人,便阴谋篡夺了王位。

卫桓公死后,州吁做了卫国国君。他害怕国内人民反对,便借对外打仗的办法,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他拉拢陈国、宋国、蔡国,一起去攻打郑国。但由于郑国严密防守,进攻以失败告终。

鲁国的国君隐公,听到这些情况后,问大夫众仲说:“州吁这样干,能长久得了吗?”众仲回答说:“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到处兴风作乱,老百姓是不会拥护他的;他为人十分残忍,杀戮无辜,谁还敢去亲近他呢?这样,老百姓反对他,亲信的人也会逐渐离开他,众叛亲离,他的政权怎么会长久呢?”

众仲还说:“兵就像火一样。一味用兵,而不知道收敛和节制,其结果必定是玩火自焚。依我看,失败的命运正等着他呢!”

果然,不到一年,卫国的老臣石碚,借助陈国的力量,把州吁杀了。

──转自《正见网》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