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尖端技术难突破 中国AI投资急速退烧

【新唐人2018年12月25日讯】中国的AI产业(人工智能)在2017年被定为国家战略目标后,一度出现飞速发展的现象,成为吸金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但由于尖端技术无法突破,找不到有效变现途径等等原因,中国的AI产业现在正面临被投资人抛弃的严峻挑战。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与2017年创投业纷纷提高AI新创公司的估值、大批企业争相投资的情况相比,中国眼下的AI投资热情正在急速冷却。

据顾问机构ABI Research统计,中国民间资金2017年对AI的投资金额高达50亿美元,已经超越了美国;但2018年上半年的AI投资却已降至16亿美元,还不到美国的3分之1。

报导援引ABI分析师连介诉(音译,Lian Jye Su)指出,目前中国发展高端AI技术的转折障碍在于,驱动算法和机器学习的强大运算能力短缺。

连介诉表示,开发一般用途的聊天机械人比较容易,中国AI一般性用途的问题现已被解决。现在中国AI领域面临的挑战在于,各行业需要和科技公司合作研发特定的AI技术,下一步才能让这些技术带来现实的利益回报。但中国科技公司的处理能力不够强,创新公司也不够脚踏实地,现在中国的AI发展正面临估值过高、过度投资、却无法把技术商用而获得回报等问题。

另一个严峻的现实是,中国AI领域目前还必须仰赖欧美企业的相关尖端技术和强大运算能力。

报导称,中国目前大部分AI产品采用的晶片都来自高通(Qualcomm)或辉达(Nvidia)等美国晶片商,软件也大部分来自海外。

正如瑞银(UBS)分析师报告指出的,中国多数AI大咖目前使用的是美国平台和软件工具,例如TensorFlow,这种情况就像中国智慧手机的APP(应用程式)大多基于苹果iOS或谷歌(Google)Android的作业系统一样。

虽然华为集团、百度和阿里巴巴今年都曾宣布要致力于研发自己的AI晶片组,但外界对他们的研发能力信心不高。天使投资者“真格基金”的执行长方爱之曾坦言,中国目前没有看到多少有创新力的AI新创公司。

据中共国务院2017年7月公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所描述的愿景,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目标,迄2025年应达4,000亿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5兆人民币;迄2030年中国要占据全球AI制高点,核心产业规模达1兆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10兆人民币。

2018年3月5日,中共国务院发表的《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显示中共政府已经把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

2017年,随着AI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目标的确定,政府相关规划的出台,各地人工智能相关建设逐步启动,一时间中国的AI产业呈现出异乎寻常的高速成长。不仅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争相布局AI市场,专注人脸识别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以及发展语音智能助理、智能机械人的科大讯飞等科技公司也纷纷崛起。

据北京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上的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资融资总规模达395亿美元,融资事件1208笔。其中,中国的投融资总额达到277.1亿美元,融资事件369笔,分别占全球的70%和31%。

不过,在这种表面的蓬勃发展下,AI产业背后泡沫化的隐忧其实一直如影随形。

亿欧智库《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中指出,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累计获得超过500亿人民币融资,但其中商业落地前100强公司的累计产生收入却不足100亿人民币。在整个产业链中,90%以上的中国AI企业一直处在亏损阶段,绝大多数企业的年营业收入不足两亿。

该报告指出,从上述实际发展状况来看,2018年中国的AI行业将迎来一波倒闭潮

(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范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