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痛批晚清奸臣连仕三朝 疑影射王沪宁遭速删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09月09日讯】中共统治内忧外患,已呈末日景象。日前陆媒刊出一篇学者旧文,借晚清吏治讽刺当今中共官场乱象,其中特别提及一名晚清官员,俨然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沪宁的写照。文章只刊登一天就被删除。

9月5日,陆媒《今日头条》翻出6年前一篇讨论晚清吏治的文章,但一天之内就被删除。此文内容来自中共纪检监察网,原载于2013年9月的《人民论坛》,标题为《清代嘉庆道光时期的吏治危机》。但陆媒重发标题改为《官场腐败、奴才得志、酷烈虐民…却又粉饰太平,吏治危机让统治岌岌可危》,借古讽今意味更浓。

文章开篇就说,嘉庆道光时期的吏治危机,已经全面而严重的侵蚀着大清王朝,使大清的统治岌岌可危。文章随后还指出,吏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问题。

文章解释说,吏治危机,是指吏治不但极其腐败,而且极其无能。腐败不仅仅是个别的贪污受贿、徇私枉法,还表现在官场道德的整体堕落、全面而严重的官场道德危机。无能不仅仅表现在官员不想干事,干不了事,还表现在昏庸、平庸和无知者充斥官场,奴才充斥官场,出现了官场人才危机。

文章第一部分内容首先讲官场道德危机。大清官场本来具有儒家的道德准则,包括仁政爱民、忠君爱国、廉洁奉公、公明勤俭。但后来在官场表现的却是贪污腐化、酷烈虐民、欺骗蒙蔽、消极怠工和漠视民生等。文中特别提到,腐败是专制政体下官场的一个毒瘤,清朝后期到了无官不贪、有吏皆污的程度。

文章第二方面讲的是晚清官场酷烈虐民,指官员抛弃了仁政爱民的为官准则,私创非刑和广设班馆弥漫全国,其残酷性暴露无遗,酷烈虐民,草菅人命,反映出此时严重的司法腐败。当时私创和滥用非法酷刑的情况遍及全国,令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

文章提还到,此时的官场还有一大弊端就是欺骗蒙蔽,官场层层欺骗,下级骗上级,一直骗到皇上。其中,欺蒙的一大表现是粉饰太平,大多数官员不深入了解实情,虚文往来,敷衍塞责,专做官样文章;另一个表现是官官相护,官员互相庇护,互为羽翼,共同欺蒙皇上,这种风气使社会呈现出阴阳两面性:阳面的制度条文成了官样文章,而阴面的互相庇护关系才是万应灵丹。

文章的第三方面内容,是说清嘉道时期官场中,有才有德的官员多以悲剧收场,得志的大多是一批奴才、庸才甚至贪才。其中还提到书吏的权力膨胀和差役的横行霸道。

文章亦提及,嘉道官场上好官不得志,必然生出另一类官员,其一大特点是八面玲珑,圆通浮滑,另一个特点漠视官场道德,好歹弥缝弥缝为妙,又要天衣无缝。如此,任凭宦海浮沉,也可稳坐钓鱼台。

文章特别提到这种类型官员的一个典型角色曹振镛,他历事乾隆、嘉庆和道光三朝,遍历要职,官运亨通,最后官至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备受恩宠。这种例子在中国历史上都罕见。而他官场“成功”的秘诀就在:小心谨慎,遇事模棱;多磕头,少说话。

文章所举晚清官场乱象的实例中,除了嘉庆年间的杀官灭口案之外,曹振镛是唯一一个提及姓名的官员,并且给予很大篇幅来描写,被指别有用意。有外媒评论,中国文人历来就擅长用影射手法来借古讽今,这篇文章令当局感到恐慌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不点名“侮辱”了一名现任中共政治局常委。

和曹振镛类似,王沪宁历经中共红朝江、胡、习三代党魁,最后被习近平重用,权势熏天。王沪宁本身是炮制中共理论的“政治化妆师”,先是为江推出所谓“三个代表”,后来是胡的“科学发展观”,而习的“中国梦”和“习近平思想”,也是出自王沪宁。

王沪宁能够经历三代不倒,早有知情人透露,其秘诀就是:谨小慎微、唯命是从,善于察言观色、揣度迎合上意,这是王沪宁做人的准则。

美媒文章指,王沪宁善于出阴招损招,在美中贸易战中,越位主导以毛左意识形态指导中共策略,频频抛出文革式口号,虽然这一套连连让当局受挫,但王仍然在中南海大行其道,似乎除了国防无所不管,几乎成了习的国师监军和中南海真正操盘者。

(记者谷珄报导/责任编辑:明轩)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