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1月13日讯】2020年,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疫情几乎让中国经济处于停顿状态,在去年疫情进入高峰的第一季度,中国经济首次出现收缩,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收缩6.8%,这个数据是自1992年正式发布季度GDP数据以来的最差表现。
而今年刚刚年初,疫情已经再次来势汹汹地卷土重来,目前中国大陆已有7个省区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像去年一样,伴随着疫情,一场资本市场的大动荡又开始释放出信号。
中国一封城 油价抖一抖
今年,中国多地刚一封城,国际油价就出现下跌。1月11日,纽约西德州中级原油2月交割价下跌0.22美元或0.4%,收每桶52.02美元,布兰特原油3月交割价下跌0.42美元或0.8%,收每桶55.57美元。
路透社评论说:“亚洲疫情再度升温,有着1,100万人口的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采取封锁措施,再加上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今日早盘引发一定的获利回吐。”
疫情对油价的冲击非常明显,在2020年4月份时,西德州原油5月份期货曾经首次出现了负报价,堪称史上仅见。而造成这个负报价的原因是疫情飙升、原油需求骤降,全球油满为患。
抗疫抗寒 居民收入与消费受打击
除了像石油这样的国际大宗商品之外,再度爆发的疫情还对中国居民收入和消费造成了影响。2021年伊始,中国多省市进入“战时状态”,不但要抗击疫情,还要抗击严冬。
根据陆媒报导,河北疫情凶猛,石家庄等多个城市全民居家隔离,而内蒙古“处处是战场”,北京也已进入准“战时状态”,黑龙江省黑河市“封城”,辽宁省大连市等多个城市也都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在过去一个星期内,至少有7个省区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上海、广州等第一线城市,还发现变异病毒,传染力增加40%~70%。
就在新一波疫情迅猛爆发的同时,连日来,整个中国又进入了极寒天气。例如北京出现“世纪奇寒”,而东北的沈阳、华东的济南和上海等地,一些城市的气温可能创下20年新低。同时,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甚至湖北,都降下了大雪。然而就在这种极寒天气下,中国大陆却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不足以充分供热供暖,而部分企业还不得不断电,经济活动也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传统新年马上就要到来,但对抗疫又抗寒的中国老百姓来说,这个年关有点难。近日北京、上海多个城市都先后发出了“过年期间不返乡”的倡议,建议企事业单位“就地过年”。
在多地封城、限制出行以及“就地过年”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新年这个消费高峰期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那么,中共当局去年一直喊的内循环,还循环得起来吗?
2020年初,由于中共病毒的爆发,中国经济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居民可支配收入降幅达到25%。
我们看一下2020年第一季度时的情况。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1元,实际下降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多,是4,641元,实际下降4.7%。从数据可以看到,疫情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打击要超过城市居民。
而疫情,对整体消费方面的冲击也非常严重,在2020年1到3月期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到2月下降20.5%,3月同比下降15.8%。
IMF:5年内 中共政府债务将超GDP
在“抗疫、抗寒”威胁着中国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同时,中国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也在进一步上升。去年时,已有各大专业机构纷纷做出了预测。
2020年12月,路透社报导,中国的银行业未来几年筹资压力增加,因为要吸收亏损,须筹集大量资本或发债。国盛证券也表示,因投资者预计中国银行业今年将受不良贷款冲击,很可能中资银行今年会面临融资压力。
在去年,中国多家国企发生了债务违约事件,而惠誉评级也曾表示,预计中国国企在2021年的违约率还会继续上升。
此外,根据澳新银行估算,2021年中国房地产业将面临775亿美元的偿债压力。
说完银行、国企、房地产的预测,接下来就要看看中共政府部门的情况。
1月8日彭博社报导引述国际货币基金(IMF)公布的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一般政府债务将上升到GDP的92%,到2025年,则会达到GDP的113%。这意味,在未来5年内,中共政府债务将超过经济产值。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还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大量依赖政府部门支持,但民间的消费没有跟上,使得中国经济增长不均衡,由于增加开支以支撑经济复苏,预计中共政府2020年全年财政赤字将从前一年占GDP的12.6%,上升到18.2%。
在专业机构的种种预测中,我们可以看到,2021年的中国经济正在发出更加险峻的讯号。
穆迪:2021年中共地方政府展望负面
2020年12月9日,国际信评机构穆迪(Moody’s)发布“中国地方政府2021年展望”报告,对中共地方政府的展望评为负面,原因是中国经济虽然从疫情中复苏,但是各省的力度不一。
穆迪报告指出,企业税基缩小以及土地出让政策改变,让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越加困难,同时,地方政府资金缺口持续扩大,地方政府继续依靠国企、尤其是城投公司,通过举债来支持基建项目的投资,这些都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负债风险。报告说,中国西部及东北省份的财政和债务状况较弱,经济增长将面临很大挑战。
什么让中国财政带上镣铐?
从各方分析来看,中国各地的经济前景并不乐观,经济复苏的关键是来自政府的支持,而政府不得不依赖财政收入。那么中共当局对中国财政收入是什么看法呢?
1月6日,路透社在一篇分析文章中表示,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和少子化社会,正影响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各方面。文章中还提到中共财政部官员在讨论“十四五”和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时,也认为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会逐年下行,而老龄化和少子化是主要原因。
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下降、刚性支出未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潜在养老缺口,这些都让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
根据数据,1992年到2013年,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连续22年保持在10%,其中有8年在20%以上,2014到2019年降到低于10%,然而仍连续5年比收入增速高,导致一些年份都出现了赤字情况。
与此同时,近年来持续扩大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并没有被计入赤字。最显然的是,随着经济下行,中国财政空间日益收窄,无法支撑日益扩大的赤字。
2020年1月到11月,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近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0亿元,同比增长0.7%。
中共财政部官员表示,之后5年,中国财政收入将在低水平运营状态,支出压力会很大,财政困难不是一个短期问题,而是一个中长期的难题。有些地方政府债务率超过100%,有些县更高达400%。
对中共来说,收入差距巨大,贫富差距以及老龄化问题已是迫在眉睫,而中共财政政策也已捉襟见肘,现有政策难以持续。
同时,社保缴费缺口也越来越大。根据中共财政部数据,从2013年到2019年,以财政补贴社保基金的金额出现直线上升,从2013年时的7,300多亿元一路飙升到2019年的19,000多亿元,翻了2.6倍,占到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一成。
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疫情仍在反复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中共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行,支出不减,使得财政“紧运行”的态势仍将持续。
尤其在2020年到2024年,中共国债与地方政府债务处于集中偿还期,偿债高峰的到来也必然加剧财政困境,在经济增长和防风险之间,中共财政政策要保持艰难平衡实在很难。
策划:许巧茹、宇文铭
主播:尉然
撰文:李晓彤、财商经济研究所
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