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中国滞胀来了?比经济危机更可怕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5月06日讯】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中国经济正在遭受着二次打击。几天前,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出现回落,表明中国经济恢复受阻,同时,大陆年轻人的失业率也达到了13.6%,雪上加霜的是,大陆的通货膨胀也渐渐凶猛起来。各种因素聚在一起,这也让一些分析认为,中共经济可能出现了滞胀。

那么,中国经济是否出现了滞胀?而在滞胀的情况下,又要如何逆转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滞胀就是指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一般在正常情况下,经济衰退发生时,失业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受到抑制,物价也会持续下降。但是发生滞胀时却恰恰相反,在经济衰退的同时,物价还会持续上涨,形成高通胀、高失业和低经济增长的独特经济现象。


4月大陆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 双双回落

首先,从中共公布的4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来看,4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3月份的51.9降到了51.1,这个数值不但低于路透社预估的中值51.7,也低于《华尔街日报》预期的51.6和彭博社预期的51.8。

什么是采购经理指数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呢?这个指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有比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可以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状况。采购经理指数涵盖着生产与流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等领域。

一般情况下,PMI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临界点。当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收缩。

虽然中共官方的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PMI高于50的临界点,但是企业面临着来自原材料上升、运费上升、芯片短缺等种种的压力。

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是由5个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的,分别是: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还有原材料库存指数。在官方数据中,这5个指数和3月份相比,都有回落。

我们简单归纳,就是中共发布的官方数据,点出了中国制造业的五大问题,供给和需求在双双走弱,原材料的库存量下降,企业用工减少,还有原材料供应商的交货时间也在延长。

失业严重

说到用工减少的情况,我们这里要说一下中国的失业率。在上个月,中共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了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1月到3月,这个数字分别是5.4%、5.5%和5.3%。

虽然数字看上去比较稳定,但中共党媒人民网也认为,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在今年一季度,大陆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数量是1.7亿多人,这个人数和2019年同期相比,一共减少了246万人,由此也可以看出,因为一部分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正面临比较多的困难,对用工的需求不高,所以农民工外出就业的数量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另外,3月份16到24岁年轻人的调查失业率是13.6%,这和上年同期相比也有所上升,这也说明,年轻人就业比较困难。

而这个数据,也让大陆经济复苏的数据被质疑,之前,中共发布了今年一季度的GDP数据,显示和2019年相比,GDP已经增长了10%以上,也就是经济已经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即然如此,相应的就业也应该是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或者是至少不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但是数据却显示失业率正在上升。

网上曾有文章提到,在2020年6月底的时候,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曾经做过一项六千多人的网络调查,当时的数据显示失业率高达15%,此外还有5%的受访者是处于半失业状态。那么,如果说中国有近八亿的就业人口,假设失业率是两成的话,那么就会有上亿人失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失业率数据,只覆盖了城镇户籍人口,但是却掩盖了农村的失业情况,因为只要农民种田就不算失业。去年的毕业季,中共一直在鼓励大学毕业生可以“下乡”到农村,而一旦去了农村,也就可以算成“充分就业了”。就从中共再提“下乡”,要把城镇大学生骗到农村的招术来看,大陆的失业问题也是相当严重的了。

而严重的失业问题,又会对内需的回升带来影响,有不少外媒也都认为中国经济景气度在走弱。一天前,《华尔街日报》刚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经济复苏显示出放缓迹象》,这之前,路透也刚刚发文说,在外需有压力、内需仍然偏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三季度放缓压力会加大。还有评论比喻说,中国经济就像是一个还在恢复期的病人,但即使病好了,状况也肯定不如以前了。

通胀加剧

我们开头提到了,中共经济可能正在“滞胀”,而“滞胀”的另一个特征就是通货膨胀,那么,目前雪上加霜的是,中国通货膨胀的势头也已经越来越猛了。

在4月初时,中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了一个会议,提到要特别关注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

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3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4.4%。

与数据相呼应的是,从4月1日起,中国大陆很多行业都出现了涨价潮,包括金属铜、铝、不锈钢、线路板、运输费用等等,这些都出现了三成以上的涨幅。由于原材料涨价,像是空调、水泵、电机、压缩机这些产品,也早就开始了全线涨价。

之前陆媒也报导,珠海一家大型跨国电子企业的负责人说,从去年三季度到现在,原材料已经有多次的涨价,涨幅高达40%以上。毫无疑问,这挤压了企业的利润。

还有东莞市的玩具行业,也有人对媒体说,原材料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同时也会影响到接单,因为原材料一上涨,连带着产品的新报价也随着调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能接受调高后的价格。

在原材料之外,全球芯片荒,也是多个行业出现涨价潮的一个原因。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提到过,现在全球正在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芯片危机,高盛的分析报告显示,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芯片荒的打击,像是钢铁、混凝土生产,冷气机、啤酒甚至是肥皂生产都受到了影响。

另外,还有运费的上涨、国际物流的不通畅也给企业成本带来了不小的上升压力。

那么,如果滞胀真的发生了,普通老百姓可以做些什么呢?从一般的经验来看,也许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手里要有一定数额的现金,这样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也许能够多一层保障;再有呢,也许可以适度储备一些必需的消费品,因为在通货膨胀下,一些紧缺的或者必需的商品,价格可能会升高,比如食品或是医药等;还有就是,因为经济增速下滑,可以考虑适度减持权益性资产,而像是黄金、外汇这些有保值和防御作用的资产,也许可以增持一些。

陷入滞胀难逆转

在经济学中,造成滞胀往往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当供给出现问题影响经济产能的时候,比如石油危机造成的石油价格上升,而当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减少,引发价格上升的同时,经济就会出现放缓。另一个则是因为不当的经济政策,比如货币供给过度增长,政府对市场进行过度的管制。

那这第一种情况,我们看看,是不是和我们刚才分析的中国当前的经济情况非常类似呢?而一旦进入滞胀,就很难依靠单一的货币政策来扭转乾坤了。

如果采用紧缩货币政策,一提高利率,企业和投资人就会难以借钱,加大经营成本,经济就有可能更加萧条,甚至引发倒退等严重通货紧缩。但是相反的,如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虽然能刺激经济成长,但是过量的钞票又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如果走到了这种两难的困境,也许中共应该扩大公共财政支出,同时减税,来逐步消除滞胀,但是,这种方法却会透支了下一代的花费。

策划:宇文铭
主播:蔚然
撰文:蒋天明、财商经济研究所
剪辑:大中
监制:文静
财商天下shorturl.at/inpqE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