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天现异象 塔克拉玛干沙漠遇洪灾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8月06日讯】提到沙漠,我们能想到的都是缺水、干旱,无尽的沙海,少雨甚至不下雨。不过,最近,大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竟然被水淹了,一场洪水,把多达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区域变成了一片汪洋,而且中石化的三万套设备也被淹了,损失惨重。有网民说,没想到,沙漠也有抗洪的一天。

最近两年,中国大陆似乎各种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不仅异象频出,从气候上来看,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大陆南北的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了什么影响?以及异象背后的昭示。

沙漠变水乡 中石化三万套设备被淹

我们先来看看沙漠是怎么被洪水淹没的。据中石化官方发布的消息称,是因为7月19日,新疆轮台县天山山脉迪娜尔山段普降暴雨,再加上夏季天山融化的雪水,叠加效应形成了季节性洪水,并且袭击了中国石化西北油田玉奇片区,把一片沙漠变成了水乡。

从网上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大片沙漠如同黄河水,油区道路多处冲堤溃坝、电线杆倾斜。报导说,这次大水给油区生产和勘探工作带来巨大影响,近50辆勘探车辆、3万套设备被淹,淹水面积广达300多平方公里。这300多平方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大约50个西湖的面积被淹没了。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是大陆面积最大的沙漠。中石化的这个勘探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平时一眼看过去都是茫茫的黄沙,有谁能想到,在这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也会出现洪水呢?

降水带北移 一个沙漠已消失

但其实,像这样的消息在大陆并不罕见。这几年大陆媒体陆续报导了一些南北气候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尤其是西北地区。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到中国西北,一般来说,给人们留下的普遍印象是干旱、寒冷。但最近大陆的研究发现,西北正出现变暖变湿的新趋势。

西北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正是因为干旱的气候,莫高窟才得以保存千年。但是这几年,气候的变化也影响到莫高窟景区,石窟周围的戈壁沙漠竟然也长出草来了。在2019年的时候,莫高窟就发生过一年中两次因为降雨暂停开放,因为莫高窟崖体为砂砾岩,长时间遇水容易崩解,产生落石,另外,降雨还会导致洞窟湿度上升,可能因此发生酥碱等病害。

两年前,一位长期往返于兰州市区和机场的司机说,以前70多公里的路上,基本上都是荒山,但是最近几年雨水多了,光秃秃的山都变得绿茸茸了,下雨的时候看去,有点像南方的感觉。

西北各省气象部门的数据也显示,自1961年以来,西北呈现出升温趋势,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多,而在2000年后,西北变暖变湿的趋势更为明显。

我们再来看看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中国最大的沙漠,也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情况。这里通常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4、5毫米,但是在2020年4月20日到21日这一天之内,3个小时的降雨量就达到54.5毫米。

2018年7月末,新疆的哈密市居然在一个小时之内下了3年的雨量,降雨量达到了110毫米,甚至引发了洪水。

各种数据和报导都显示,近十几年来,中国西北地区的降雨量一直在不断的增加。

更离奇的是,中国陕西境内的毛乌素沙漠,目前已有93%的面积被植被所覆盖,沙漠已近消失,但毛乌素沙漠原来可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有4.22万平方公里,毛乌素这个词就来自蒙古语,意思是“不好的水”。大陆媒体报导称,这是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一方面有人工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得益于降水量的增加。

也就是说,西北原来荒芜的景象正慢慢演变为历史。不仅如此,降水量的增加也减少了农作物生长季的旱情,而且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适种区域,也正在向北、向高海拔地区移动。听起来,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好消息。

不过,我们看到的是,气候的变化却是一把“双刃剑”。在这些好消息之外,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也带来了不少祸患。

比如最近河南省遭遇的极端暴雨天气,除了人员伤亡惨重之外,还导致河南地区千万亩农作物受灾严重。

秋粮面临绝收危机 河南受重创

据大陆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7月29日,河南省农作物受灾1,450万亩,成灾940万亩,绝收550万亩。受灾作物主要是秋粮作物,包括玉米、花生和大豆。

在此之前,7月15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夏粮生产数据:2021年,中国夏粮总产量14,582万吨;其中,河南是3,803万吨,河南夏粮的总产量、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都在全中国排名第一。可以说,河南对中国粮食安全举足轻重。

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7月25日公布的数据,玉米这一次的受灾面积尤为严重,占此次农作物总受灾面积的66.3%。

一位河南焦作武陟县的玉米种植大户说,他今年种植了2,000亩玉米,但这次洪灾导致了1,000亩的玉米田受灾,其中绝收面积有500亩,减收面积有500亩。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表示,这次暴雨导致农田积水面积比较大,积水时间又比较长,作物的抗逆性下降,同时,过水后的玉米还容易重发病害,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排水。

不过,玉米种植户说,目前排水存在一定困难,周边地区沟满河平,水排不出去。

而且,受灾严重的还不只是田地里的农作物,已经收割进入粮库的粮食,也受到了影响。目前,像是郑州周边以及豫东地区的粮食仓储都出现了内涝、外墙坍塌、积水等情况。

也就是说,库存的玉米和小麦等农作物可能会受到雨水的浸泡,发霉变质的情况也很严峻。

一天内27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我们看到,在7月18日的晚上6点到21日的晚上12点之间,郑州市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强降水天气,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根据郑州气象局数据,郑州3天的降雨达到了617.1毫米,而郑州的平均全年降雨量是640.8毫米,相当于这3天下了以往1年的雨量。

以前,说起洪水,似乎多是大陆南方常遇的灾害,可现在北方出现洪涝灾害也屡见不鲜了。从我们刚才提到的情况来看,如果降水带北移,强降水成为常态的话,那对于北方的一些省市来说,恐怕真的是一件不容乐观的事了。

最近,北方多个省市的河水都出现超过警戒水位的情况。根据大陆7月31日的报导,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地有27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最大超警幅度达到0.01到1.03米。由此可见,如何抵御洪水的侵害,保护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但问题又来了,中共能做好防洪工作吗?我们还拿河南这次的洪灾举例说。3年前,河南省郑州市政府曾宣布投入五百多亿元人民币,声称把郑州市打造成“会呼吸的海绵城市”,但面对7月17日以来的强降雨,“海绵”却一点作用没起,仅4个小时全城就被洪水淹没了。也就是说,中共治下的城市处处可见豆腐渣工程。

在郑州洪灾发生后,人们讨论的焦点是,到底是老天爷惹的祸多还是人祸导致的悲剧多?因为多方信息显示,这一场郑州大洪水,更像是水库无预警泄洪导致的。而且,网上曝光的一份内部文件似乎也给出了明确答案。

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一份7月20日下发的“内部明电”中提到,常庄水库因为出现了管涌的险情,于是紧急泄洪。中共的官方通告也显示,在7月20日的上午,郑州常庄水库就已经开始向下游泄洪,但官方在泄洪12个小时后才发出通告。

也就是说,中共官方一场无预警的水库泄洪,制造了一场夺命的大洪水。也难怪旅居德国的中国水利专家王维洛认为,中国的洪水都是人为控制的,并不是自然形成的。

除了河南外,7月18日,内蒙古境内因连降暴雨,也导致了上游的永安和新发两座水库,相继出现了决口、溃坝,国道和22座桥梁被洪水冲垮,车辆被淹,人员被困,村庄和田地一片汪洋。

对此,王维洛说,中国大约有10万座水库,大概一半是50年代建造的。他说,中国人原本是不推崇建水库、大坝来治理河流的,但当年,毛泽东引进斯大林的理论,才开始大量建设水库大坝。

在2020年,中共水利部表示,现在有73%的水库都是不安全的。可见,大坝溃堤带来的隐患和危机也越来越严重。

古代改朝换代或由气候变化所驱动

我们看到,多年来,中国大陆的各种灾祸不仅是自然灾害,更多的是人祸。“战天斗地”的中共向来狂妄,在中共几十年的统治中,中国的社会道德体系和生态体系都面临着全面崩溃。而现在,中国大陆正在承受这个恶果。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中国古代改朝换代,在很多情况下是由气候变化所驱动的。古人懂得根据天气占卜预测国家的未来,并且了解到环境变化是民族兴衰的关键。按照中国古人的“天人感应”学说,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天意。如果违反天意,上天就会降下灾祸示警。如果不知反省,那更大的灾祸就会降临。

而大陆,近期一直是天灾异象频发,像是长江倒流、河南血月、红色沙尘暴、六月飞雪、沙漠变汪洋等等不祥之兆此起彼伏。古人常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孽”,网上有不少朋友都评论说,这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在藉这些异象警示世人。而这么多的异象,似乎也都在昭示着,这个世界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看来,2021年剩余的这几个月也可能不会平静。

策划:宇文铭
撰文:宇文铭、蔚然
剪辑:曲歌
制图:R1
监制:文静
财商天下: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2AiO-ehTTIZ3PpnTkecvA/?sub_confirmation=1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