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4日讯】大家好,欢迎收看《时事纵横》,我是扶摇。今天是2021年10月13日,星期三。
今天关注的焦点:习砸15亿建基金,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是增外交筹码?山西洪灾加剧煤荒,官方救援严重滞后;煤荒引电荒,压垮民企的最后一根稻草?摄像头盯课堂、审查无处不在,德学者爆在华经历;新规扩大职业本科招生规模,分析:只为管控。
习砸15亿建基金 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是增外交筹码?
10月12日,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COP15)领导人峰会。这是自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共再次举办重要的联合国会议,会议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讲话,其中提到,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他也呼吁各方为基金出资。
这番话引来了外界的关注和疑问。第一个问题是,中共成立基金,真的能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吗?
时事评论员唐靖远表示,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乐观。首先,中共不会真正关心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保护;其次,从技术上说,可以预见,基金会将是中共官方以不透明的方式进行运作,令保护生态的措施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自由亚洲电台的报导也指出,《生物多样性公约》缺乏约束力,就像2010年,《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提出20项“爱知目标”(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十多年过去了,这些目标没有一个是完全实现的。
此外,对于习近平所说的,用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也有学者表达了担忧,怕这最终将沦为中共博取政治利益的外交筹码。
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代理执行长郑明修对自由亚洲表示,如果昆明基金会能真的推动贫穷落后的国家,保护他们的森林、海洋、动植物资源,全世界应该乐见其成。
但是,他希望“执行方式不要有太多的附加条款”,也希望基金会“能由公正的第三方NGO(非政府组织)执行”。郑明修说,“如果还是由会员国的行政方面、各地大使馆执行,我想还是会走回 ‘一带一路’(模式)。”
唐靖远指出,中共实际上是把这个基金会作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一个实体机构,而这将被视为中共“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这是习近平想要构建以中共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的一部分,中共会将其作为一种外交资源来使用,为其政治目的服务。
除了宣布成立基金,习近平还承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并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在沙漠、戈壁等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山西洪灾加剧煤荒 官方救援严重滞后
就在习近平宣布为实现双碳目标快马加鞭的时候,作为世界第一大耗碳大国,中国正在面临一场严重的能源危机。山西这个产煤大省连续多日的大雨洪灾,更是加深了这场危机。
从10月2日开始,山西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省内37条河流发生洪水,超过175万人受灾,近两万所房屋倒塌。官媒称,截至目前已有15人遇难、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0.29亿元。
有网友上传视频显示,灾区严重的地方积水超过两米,那里的一切都没了,田地全被淹没,村民更没办法进到村子里抗洪。
山西最近又正巧遭遇寒流,有的地区甚至气温一度降至零下,民众急需救援物资,但官方的救援进度远远落后。
整整拖了9天后,10月12日,山西当局终于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一份灾情通报。会上,政府官员刻意不提救援物资储备,民众欲哭无泪。
洪灾在摧毁百姓家园的同时,也对山西的煤炭业造成致命打击。
据山西省政府信息,十一期间,暴雨导致60座煤矿停产;山西一名官员12日称,年产量总计480万吨的四家煤矿,也已经被迫停产。
煤矿被淹,使得煤炭价格创新高。今年以来,中国煤炭价格已经上涨了三倍之多,创下历史新高。
中共海关总署周三(1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为了弥补当前的供给缺口,9月份煤炭进口数量达3,288万吨,升至今年最高水准,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6%。路透社上周报导,中方已经放行了海关仓储中的澳洲煤炭,但没有公开取消对澳洲煤炭的进口禁令。
煤荒引电荒 压垮民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与此同时,煤荒加剧引发的电荒,更让中国的制造业蒙受沉重打击。
制造大省浙江的限电措施再度升级。十一长假后,部分企业被下令“开3停4”甚至“用2停5”。有序用电的管控级别从B级升至C级。
凤凰网报导,根据官方的“意见”指示,官方拟对高耗能企业超过限额的电价祭出“两把刀”,实施惩罚性的“阶梯电价”和“超限额电价加价机制”,这项政策预计下个月就会实施。
中共国家“发改委”12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的上浮界限,由目前的10%提高到20%;高耗能企业面临的打击更大,因为他们使用的电量的市场交易价,上浮不受限。
美国之音表示,北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允许煤电企业将发电的高成本通过市场调剂的电价,向一些终端用户转嫁。
有大陆媒体报导,“限电停工涨电价,一些民营企业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了。”也有媒体说,电价上涨,也许是压垮民营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目前,大陆多家企业已经贴出放假通知,湖北一家企业声称是给员工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假日,安排休假85天。
有分析认为,中国普遍的缺电限电状况不仅短期内无法缓解,而且有可能持续到明年春季。也有人说停工容易,拉闸就行了,但是复工可不是把电闸推上就行了。每一个后果又会引起新的后果,因果的涟漪不断扩散,意外不断发生。煤电荒引发的多米诺效应,还在不断发酵。(时事纵横)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近日就刊文说,因为缺电,一些外企正选择避开中国,到其它国家去投资设厂。
摄像头盯课堂 审查无处不在 德学者曝在华经历
还有一条消息说,一名德国学者,也选择离开工作生活了15年的中国。但是,她可不是因为停电,那是为什么呢?
12日,德国之声(DW)登出对艾莉西亚‧亨尼格(Alicia Hennig)的专访。亨尼格早年在中国从商,后来到中国高校当老师,教授商业道德。目前,她是德国德勒斯登理工大学的学者。
亨尼格说,如果一直留在商业领域,她对中国的印象会更好,毕竟商业讲究的是实用主义、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但是2015年到大学教书后,她看到更多问题,对中共的官僚体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国的印象也发生了大变化。
亨尼格举了一些例子,比如一开始是教材问题。当时,中共已开始限制使用西方教材,不论她自己还是校方帮忙从海外订购教科书,都被扣在海关。她一个老师要上课,却连教材都拿不到手。
2015年到2017年期间,亨尼格的中国同事们突然被禁止给外国学生授课,只有外国教师才能给外国学生上课。她说,这样的规定很奇怪,这应该是“上面”下达的指令,而不是中国同事自己的意愿。
亨尼格还发现,自己一直处于被监控的状态。比如,她的院长经常要求她删除某些评论,包括在社交媒体的。她认为,这肯定也不是院长的主意,而是上面的要求。“因为他们想知道,这些外国人在做什么,想确保这些外国人不会传播关于中国的敏感内容。”
与此同时,亨尼格和其他外国人一起组织会议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审查过程很严厉,要保证在意识形态上完全不越线。
而在所有经历中,最让亨尼格印象深刻的,是中共要求在所有教室安装摄像头。她说,“当我2018年10月开始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时,摄影头都已经装上了。这也是我不想继续在中国教商业道德的一个原因,这对我来说太敏感了,因为人权也是这门课的一个主题。我不想再在中国教书,我担心在课堂上无法再进行真正的讨论。”
对于德国一些学校还想和中国的大学合作,亨尼格提醒,如果在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合作研究,就不能排除中共军队会从中受益;如果在人文科学上合作,意识形态会受到很大限制。
对于“如何与中国(中共)进行接触、对话、如何处理相关限制”,亨尼格坦言,这是很难的问题,如果德国高校想“平等合作”,那么他们应该“停止自欺欺人,因为在目前的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新规扩大职业本科招生规模 分析:只为管控
在亨尼格揭露中共严控在华学者的同时,有人批评,中共日前发布的另一份有关教育的文件,目的是加强对中国人的管控。
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两个目标,一是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文件提到,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参与举办;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还规定“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等。
福建厦门时事评论人林冬对自由亚洲说,他认为,官方文件听起来是为了鼓励民间培养技术工人、增加就业,实际上还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控制社会。
上海高校退休教师顾国平也觉得,中共力推职业教育,其实是为了管控和维稳。
他解释,“因为高学历(人)的认知度高,就会对需求和社会认识越大,于是会对现实和社会,以及对政府有些做法产生不满情绪。如果搞了职业教育,就降低了学历。”
好的,我们今天就先说到这里,下期节目,我们不见不散。
《时事纵横》制作组
(责任编辑: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