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5日讯】“那么粮食怎么办?”习近平日前在闭门经济会议上这一罕见提问,引发外界关注。专家分析,当局不仅担忧粮食问题,更面临至少七大挑战。
习近平: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中共党媒新华社12月12日报导,习近平在8日的经济会议上表示,最新国土调查结果显示“耕地面积还在减少”,“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调。一些地方大把的良田不种粮食,要么建养殖场,要么是种花卉果木,那么粮食怎么办?”
他警告说,粮食安全对于国家安全举足轻重,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去年8月,中共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就预计,到2025年左右,中国可能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其中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缺口约2500万吨。
唐浩:中共面临七大挑战
除了粮食安全问题,本次经济会议还释放出中国经济严峻的信号。资深媒体人唐浩表示,习近平与李克强在会议中抖漏出中国经济非常不乐观,遭遇多项困局。
党媒新闻稿中,罕见承认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要求明年经济发展以“稳字当头”,要保持经济稳定和社会大局稳定。
唐浩在《十字路口》节目中分析,这表明中共当局对明年经济前景悲观,而且会议新闻稿连喊25个“稳”字,不断喊出“六稳”、“六保”,更折射中国经济高度不稳。他认为,中共当局未来面临即七大挑战。
一、失业问题有增无减
中共最担心的就是民间的失业问题,“六稳”头一项就是“稳就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曾透露,中国实际失业率超过20%,实际失业人数超过1亿人。
受中共病毒疫情、贸易战等影响,近日包括爱奇艺、快手、字节跳动等知名科技大企业纷纷裁员或减薪。
与此同时,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超过900万人,明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人。唐浩表示,越来越庞大的“毕业大军”和不断增长的“失业大军”,不但要彼此争抢工作,还可能对中共政权带来挑战与考验。
二、供应链紧张 “内循环”恐面临瘫痪
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紧张,商品供应不足,也导致物价大涨。中国已出现通货膨胀,10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飙升到13.5%,11月稍微下降到12.9%,但仍超出预期。
唐浩说,生产成本增加,可能会导致中国企业倒闭,或使消费商品不断涨价,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当局在经济会议上提到“供给约束堵点”,这表明中共的“国内大循环”计划,不但在消费端堵了,现在连供给端也堵了。这样下去中国经济就会瘫痪了。
三、物价飞涨 收入下滑 民众减少消费
物价上涨了,可许多民众却失业了、减薪了,甚至公务员也传出减薪。唐浩说,人民收入普遍减少,消费自然就会减少,这样“国内大循环”就可能循环不起来了。
四、政府债务沉重 发薪困难
中国是债务大国,根据官方统计,今年前十个月,全国地方政府的发债总额已经将近30万亿人民币。
在这次会议上,官方说“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唐浩表示,官方也坦承现在各地政府债务沉重、财政相当困难。因此,许多地区的公务员被迫减薪、甚至拿不到薪水。
五、推共同富裕 企业运营风险高
这次会议再次强调“共同富裕”,声称“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唐浩分析,这表明共产党的“共产”手段,接下来会长期地伸进所有企业的钱袋里。
如马云最近就公开宣布,配合共同富裕政策,对旗下员工增加五大福利,包括住房补贴、全薪育儿假、带薪年假等等。唐浩认为,马云当起“领头马”,让自己的企业当中共的取款机,用这些保护费来交换自己的性命安全。
他表示,这些配合官方的“共富”支出,会大幅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如果企业不配合、不想被共产,那就一定会被官方用“加强监管”或者“反垄断”的名义来找麻烦。
六、缺电、缺工、缺芯、缺技术
几个月前,中国一度爆发缺电危机,造成企业生产困难。此次官方在会议上说,要“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这意味着,中国未来仍存在庞大的电力缺口。
另外,中国制造业面临缺工的困境,网路平台从制造业手里抢走许多劳动力,许多人不愿做蓝领,宁可去送外卖、送快递、开网约车。
同时中国也面临缺芯、缺核心技术问题。官方强调发展科技,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然而,研发芯片不是喊口号、砸大钱就可立竿见影的。唐浩说,中共现在想“亡羊补牢”,但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见效。
七、经济数据报喜不报忧 误判风险高
李克强曾透露,中国的GDP数据是“人造的”,不可信。近日,中共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一场会议上公开批评,官方的经济指标报喜不报忧,完全没有反映经济下行的风险。
唐浩表示,这些造假数据,不但是政府拿来欺骗百姓,各级政府也可能用来欺骗上级官员和中央政府。这可能导致中共最高层误判局势,做出更多错误的决策与要求,从而为企业与人民带来更沉重的压力与负担。
(记者罗婷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