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23日讯】一项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在中美贸易战加剧、川普政府加征高关税之下,在中国的美国企业今年新投资计划创下历史新低,对获利的信心也下滑。
7月16日,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发布,对270家在中国经营的美国企业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前美国企业最关切的问题是美国总统川普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以及美中关系的不确定性。
报告显示,27%的受访企业计划将业务迁出中国,不仅比去年的19%更高,也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专家分析,这是美中之间脱钩的趋势,也说明几个问题。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第一个问题是美中之间的关税,所以导致中国生产在对于需要把产品寄回美国市场的这些美国企业家,他没有任何的诱因。第二个就是中国现行的市场的机制,对于外商非常的不友善,你必须要跟国有企业合作,你才有办法在中国进行生产、贩售。”
分析认为,对于美企来说风险极高,而且还面临技术被偷窃的问题。
叶耀元:“因为你跟国有企业合作,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它并掉,所以为了中国的市场而去对中国进行投资,附带的这些风险是比想像中来的高的,所以才会衍生出来美国多数的企业都不愿意去中国进行投资了。”
根据中共2月份的数据,过去三年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暴跌99%,创下33年来新低。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会长谭森表示,“现在在中国的企业盈利能力比几年前有所下降”,同时,“声誉、监管和政治等风险却持续增加。”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商业咨询部门主管沙利文表示,超过一半受访公司今年根本没有在中国的新投资计划,这是先前的调查中从没观察到的新趋势。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教授孙国祥:“虽然美国总统的关税战是一个重要刺激,但美企考量的因素远远不止于此。包含像是地缘政治的风险,也就是美中关系恶化,科技战、出口管制、投资审查等,都会直接影响长期布局的稳定性。另外中国本身的营商环境,包含法规不确定性上升,跨国公司担心合规成本增加或面临突击检查,智慧财产权保护跟公平竞争环境,仍让不少企业心存疑虑。”
专家指,随着“全球南方”市场的崛起,部分供应链加速向印度、越南等国家转移,美企在中国的新增资本将逐步被新兴市场分流。
孙国祥:“因短中期而言,美企在华新投资仍将呈现低迷的走势,企业保持观望与保守。长期而言,除非中美关系明显缓和,营商环境改善。否则,这种减少新投资维持既有运营的结构可能成为新常态。”
报告还显示,中国需求疲软、国内产业产能过剩,正在损害美国公司的获利能力。但是,几乎所有受访的美企都表示,如果失去在中国的业务,将无法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孙国祥:“美企留在中国即使短期回报不佳,仍保留了选择权。如果政策改善或地缘缓和,可以迅速的扩张。如果完全撤出日后重返成本高昂,且市场份额已被其它的企业瓜分。换言之,投资人或企业会用一种所谓的风险报酬矩阵来进行思考,仍把中国视为不能轻易放弃的战略市场。”
专家认为,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部分美企会认为放弃中国市场等同自动放弃全球庞大的消费基盘与成长潜力。但是从政治角度去想,共产党管控的市场,没有任何的诱因。
编辑/李韵 采访/骆亚 后制/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