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透露的习当局困境

12月8日至10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困局——新华社通稿的表述是“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同时,该会议也透露了习当局所遇到的党内麻烦,这从如下两点可以看出。

其一,习当局把“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放在第一位

该会议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概括为“四个必须”,而 “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则居于首位。为什么要把这个放到第一的位置呢?除了内斗这个因素外,还有个体制腐烂的因素,并且两者交织在一起。对此,习当局也没别的高招,只会搞集权,以保党的名义把权力尽可能的抓到自己手里。当前,经济形势越不妙,当局受到的挑战就越大,就越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且来看个例子。

今年10月,中纪委突然进驻央行、银保监、中证监及沪深交易所等等25家金融监管机构,展开巡查。中纪委驻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加爱11月发表文章,直斥金融领域全面从严治党基础薄弱,金融“特殊论”、央行“例外论”倾向突出。《华尔街日报》报道,纪检人员传递了一个异常严厉的资讯:北京不会容忍任何有关央行独立性的言论;中国央行就像政府的任何其他部门一样,都要听从党的指挥。

央行独立性(不受政治干扰)理念,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例如,对美联储主席,美国总统都得赔笑脸。但这犯了中共的大忌。而在中国,央行的经济官僚里有一批洋派(央行行长易纲就是海归),刘鹤也曾做过美国西东大学工商学院的访问学者。因此,中纪委驻央行纪检组热衷于讲党课,如针对“央行独立性”论调,专门到货币政策司上课,着重阐述如何认识货币政策的政治性、人民性、针对性、实效性。

而在当局的政治压力下,12月9号,央行突然降准。本来,央行在11月中旬已经表示,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遏制金融资本的无序扩张。这是暗示不会降准。但是,央行被中纪委吓到,不得不把自己以前的政策都否定了。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相比于其它三个“必须”(“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 必须坚持稳中求进”、“ 必须加强统筹协调”), “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虽是套话,却非空话,有太多的具体内容,有时到了荒唐的程度。这也算是中共“特色”吧。

但是,当局这么搞,下面怎么看?各个部委办、各个地方,在政治压力上,表面喊中央圣明,心里却骂个不停。“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共实际上的分崩离析,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其二,会议罕见要求“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

中共一贯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现在,干部“躺平”成了习当局的心腹大患。例如,在今年9月1日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话中有话地表达了对官员们的四大担忧:第一,年轻干部们“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 第二党的干部“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临阵脱逃”;第三,官员们都不对他讲真话,不讲实话;第四,不忠诚(在战争时期是要“舍生忘死”,现在要看能不能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这次会议上,习近平专门讲了一个事——一些地方的农村改厕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大量厕所存在问题——借此敲打官员们,要求他们把“两个维护”“体现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际行动上”。

这次会议罕见提出“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

但是,官员们并不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乱象该由自己负责,都是中央惹的祸,凭什么自己来背锅?而且,不同部委的官员之间、中央官员与地方官员之间、退位官员与在位官员之间,相互推诿、指责。也来看个实例。

12月11日,中共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消费和投资增长势头减弱,供应链受阻,企业生产面临生产要素的短缺,包括缺晶片、缺电、缺柜、缺工等问题。

与会的前财长楼继伟直言这些都没有出现在统计指标中,披露的指标竟然都“非常好”,完全没有反映经济下行风险。

也与会的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则表示,中国的数据造假的问题早在2018年就都已成为过去。

到底谁是谁非?一团乱麻。外界的矛头,都是指向习当局;习当局则骂官员无能、躺平。乱哄哄,一场闹剧、丑剧。苦的却是老百姓。

这场闹剧、丑剧实在该谢幕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