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坤:举国芯片 中共的万亿豪赌

2021年12月29日,清华紫光集团破产重整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召开,持有其49%股权的健坤投资集团实际控制人赵伟国无奈投下赞成票,同意股权被清零。此前,他向北京市政府派出的工作者提出质疑,称紫光多个芯片投资价值被低估,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场估值,紫光不是资不抵债,自己也不会被清零。

他举例称,紫光持股的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长江存储),是中国存储芯片的支柱企业,在2021年6月底已达到7.9万片/月。9月28日,做DRAM芯片的合肥长鑫增资扩股(月产能为4.5万片),估值为产能的166倍。按照166倍的产能倍数计算,长江存储的估值超过1300亿元,他称还有私募基金给出1600亿元的估值。

赵伟国的抱怨不无道理,2020年下半年紫光出现资金危机,但这一年多来芯片公司估值大涨,一些小公司甚至三个月就翻一番,背后的逻辑就是遭受美国制裁后,中国一定要自建半导体体系,半导体投资是政府支持的,大项目将来一定能上市,引得资本蜂拥而至。

2021年末,研究半导体行业的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在演讲中称,至2025年中国的半导体投资规模将接近1万亿,政府主导的“大基金”占比就达到1/3,将起到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的作用。

“国家队”登场  大基金狂投芯片

在魏少军看来,2000~2014年间,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事实上,中共在芯片上零零星星也砸了不少钱,最终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2014年,中共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并于同年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标志着国家队入场,这支基金在中国被称为“大基金”,显示其地位不同一般。

中共的目标是,将中国半导体行业在2030年前“速成”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此,除了给予资金和税收优惠等大力支持,还鼓动中国企业大量引进半导体业界的优秀人才、技术和资金。

至今,大基金已经成立了两期。2014年成立的第一期大基金注册资本987.2亿元,现在的法定代表人是现任工信部主任楼宇光。中共财政部是第一大股东,出资360亿元占36.46%的股份,但最终受益股份为44.63%。

排在第二的是国家开发银行旗下的国开金融有限公司,出资220亿元;排第三的是中国烟草,出资110亿元。热衷半导体投资的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旗下公司)出资100亿元,中移动出资50亿元,武汉金控和上海国盛作为地方投资平台分别出资50亿元。

这些出资人中,唯一一个有专业背景的是出资1亿元的上海武岳峰浦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它的管理人之一是武平,武平曾在美国硅谷工作,并成功将展讯在美国上市,后回国创业,成立了私募基金武岳峰,这次武岳峰与上海国资一起参与紫光集团竞标,但败给了智路建广联合体。

第一期大基金成立至今已经投资了80个项目,至少有276亿元投向了长江存储;200多亿投向上海华力微电子,这是一家和中芯国际一样从事芯片生产的公司,12英寸芯片已经达到月产4万片。

除了直接投资之外,大基金还成为FOF(fund of fund),即母基金,比如它将30亿元投向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这家公司是上海市的集成电路投资平台,现在很多省市都成立了类似的政府基金,用以支持当地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第一期大基金成立至今已有7年,正处于退出期,2021年它从十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减持股份,套现80亿元。2019年10月成立的第二期大基金已经跟上,至今,已经投资了至微科技(从事芯片清洗)、华天科技(封测)、北方华创(芯片设备)、华润微、佰维存储、南大光电、中微公司等十余家上市公司。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第二期大基金更侧重于投资设备、材料这类中国短板的半导体公司。每当市场发现大基金投资了哪家公司,股票就会被热捧,大基金成了市场上的风向标,也成了炒作题材,助推了资本市场的芯片泡沫。

第二期大基金投资最大的仍然为长江存储。在紫光破产重整过程中,湖北省(长江存储工厂所在地)希望把紫光的股份接过来,与大基金一起投资,结果如愿以偿。2021年12月9日,长江存储二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大基金与湖北省将总计投资600亿元。

第二期大基金注册资金高达2041.5亿元,财政部出资225亿元,国开金融出资220亿元,中国烟草出资150亿元,此外,浙江、重庆、成都、武汉、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平台也加入其中,每家出资150亿元。不过目前实缴的资本金还只有407亿元。

魏少军称,2001~2020年,全球半导体投资一直居高不下,除了少数几个年份之外,每年投资都在500亿美元左右,近几年基本处于1000亿美元。中国则是在2014大基金成立之后才加码的,近两年都超过200亿美元。

他认为,大基金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两期加起来超过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共能带动6000多亿的社会资本投入,总投资接近1万亿,能够基本解决中国半导体的基本问题,但这1万亿人民币也只有1500~1600亿美元,并不算充裕。

地方政府加码  负债投资

如上所述,各地政府也在成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像大基金一样利用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比如注册资金285亿元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就有上海国盛这样的地方国企,以及上海汽车、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际信托这类地方上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这些资金投向当地的重点扶持项目。

合肥是二线城市中因投资半导体、电动车这些新技术而冲进所谓“新一线”的城市。与长江存储生产128层3D NAND闪存芯片不同,合肥主推DRAM存储芯片。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地方国资已经在合肥长鑫的DRAM上芯片上砸了至少200亿。

合肥给该公司规划的三期项目占地就达1582亩,其中一期就要投资80亿美元。现在合肥长鑫的月产量达到4.5万片,市场估值超过700亿元。2021年9月28日最新一轮融资中,中国地产公司老大碧桂园旗下的创投公司还投资9亿元。

不过,市场普遍认为,合肥长鑫的专利可能还存在问题。之前福建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就因为专利被指控,现在已经停产。

2016年5月,福建晋华委托台湾联电开发DRAM相关技术,技术成果由双方共同所有。2017年,美国半导体公司美光科技指控公司3名前雇员,将窃取的美光DRAM商业秘密带到联电,同时还指控福建晋华和台湾联电,称联电将窃取的商业机密交给了福建晋华。

而2018年1月,福建晋华反控美光在中国销售产品涉嫌侵权。同年7月,福州市中级法院裁定美光败诉,并要求美光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宣传相关产品。明明是受害者,最后却反倒败诉,被气坏的美光批评诉讼结果是“虚伪的报复行为”,并质疑中共官方暗中搞小动作,千方百计想阻止美光和中国晶片业者竞争。

美国当时的司法部长塞森(Jeff Sessions)表示,“真的是够了!中国对美国进行的经济间谍活动愈来愈多,而且是迅速增加中,司法部门会积极处理这类非法活动。”

2018年11月,美光正式起诉福建晋华、联电以及三名台湾籍涉案人员,共谋窃取、传输、以及持有美光的营业秘密和经济间谍罪。最终,台湾联电在美国旧金山联邦法院与检方达成了认罪协议,承认盗窃美国商业机密,为福建晋华提供“实质性协助”,并同意支付6,000万美元的罚款。

虽然至今,福建晋华都不肯承认有盗窃行为,但是在美国制裁之下,其生产处于停摆之中。有分析说,这个案例,因为台湾联电认了罪,所以福建晋华否认也于事无补,如果没有联电,中共企业可以一直咬死不认。

合肥长鑫创始人兼董事长朱一眀对外解释称,合肥长鑫使用的是德国已经破产的DRAM公司奇梦达的技术,以及倒闭并被美光收购的日本DRAM公司尔必达的前员工提供的技术。但市场人士认为,如今称霸存储芯片的就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难免会发现专利问题。

对于地方政府来讲,一旦芯片投资失败将是毁灭性打击,因为地方政府的钱也是借来的。2019年末,合肥的这家产业投资公司向银行贷款230亿元,发债66.8亿元,而合肥长鑫三期投资累计上千亿,短期内又看不到利润。对于财力不强的合肥来讲,这也是一场豪赌,现在只是刚看到曙光——产品刚开始量产,刚开始有机构愿意跟投。

芯片泡沫  资本豪赌

“两年前,在中国没有什么基金会去投芯片,现在也几乎没有美元基金投芯片,都是人民币基金在看。”一位美元基金投资人称,“中国在半导体行业没有优势,国外芯片存储又快又稳定,谁去投国产的呢?人民币基金投砸了,肉烂在锅里。”

但是,随着中共决心闭门造车,要在中国自建一套技术体系,巨大的市场凭空诞生,而且大基金真金白银砸钱了,芯片概念股在股市受到热捧,推动了一连串造富神话。

清华大学毕业的宁波人虞仁荣就被称为“中国芯片首富”。他的上市公司韦尔股份2017年上市时市值只有42亿元,2019年他以150亿收购了从事图像传感器的美国豪威科技,蛇吞像将其注入上市公司后,股价暴涨,市值最高超过2500亿元,他的身价最高达到800亿元。2021年,他称要给宁波老家兴建理工大学捐资200亿,果真如此的话,也将创下中国富豪的捐赠纪录。

张学政是闻泰科技的老板,当年他也竞标过豪威科技,但未能抢到手,后转向收购生产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安世半导体。2019年他以331亿元收购安世半导体注入上市公司后,闻泰科技市值暴涨。但是,随着闻泰科技股东减持以及安世半导体业绩不及预期,闻泰科技市值又缩水几百亿。

而2019年把安世股份以331亿卖给闻泰科技的正是以600亿现金买下紫光集团的智路建广。2017年智路建广以181亿元从海外买下安世股份,两年后卖给闻泰科技,狂赚150亿元。

智路建广的一个商业模式,就是收购有技术的海外半导体公司,把技术带回中国,把这些公司带入中国市场,增加销售规模,再卖给中国上市公司,高价套现。因为A股市场半导体公司的市盈率高达50倍,远高于海外的20倍,所以智路建广有足够的套利空间。

智路建广称,2015年以来中国在海外的半导体收购有28个(交易金额1亿美元以上),其中16个有他们参与。目前智路管理了30支基金,管理规模达500亿元。

智路资本由李滨个人通过三家公司控制,是私人公司;建广资产则是由李滨通过建平(天津)公司持有49%股权,另外51%股权由中建投资本持有,最上层股东是中央汇金投资,所以建广是国资控股的基金。

“国有资金与个人成立合资公司,交由个人管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而且建广之后为什么还要成立智路?两个公司做的事情差不多,或许,因为智路是私人公司,在海外收购半导体公司更容易?”

不过,随着海外严防中资公司进行半导体收购,智路建广最近在海外收购也遭遇挫折。

华为国内撒网  扶持备胎

2021年岁末,华为宣布2021年销售收入6340亿元,比2020年的8914亿元下降28.9%。近年来,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在半导体领域投资非常活跃,至今已经投资了几十家公司,投资额从几十万到几千万的都有,通常占小股,不派人进董事会。

一位专注半导体行业投资的人士称:“华为其实不是哈勃在选公司,是华为的业务部门在挑选公司,他们挑选的都是供应链上的企业,但是我们不能跟着哈勃投资,因为华为对供应商压价很厉害,我认识的一家华为供应商,这些年销量上去了,利润却下来了。”

“不过,现在华为有些不一样了,一是投资供应商,技术上还要扶持供应商,教他们,帮他们把产品做出来,作为备胎。我知道一家小公司才20人,华为就派了十多人去帮他们做技术。”上述人士称。

事实上,也并非所有的小公司都愿意让华为入股,一是害怕沾上华为后会受到海外制裁,二是因为华为太强势,华为控股的投资很可能要更换原来的管理团队。

“华为想收购我们,我们并不希望华为一家进来,所以也在找其他投资人,和华为一起投资,能制衡华为。”一家半导体公司的人士称,“华为也不会用哈勃公开投我们,要让外界看不出来。”

据媒体报导,2021年6月初,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入股了制造高能雷射仪器的科益虹源光电技术公司,占股4.76%。科益虹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光电院、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亦庄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中科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中国唯一具备高端准分子激光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公司,能制造高能雷射仪器,而高能雷射技术是光刻机主要技术之一,因此媒体盛传这是华为着手布局光刻机的重要步骤。

对此,台湾《工商时报》的报导说,打造光刻机并非易事,涉及的关键技术与系统整合极多,每一样都是现今全球的顶尖技术与专利,不是几家厂商或几十家厂商就能搞出来的。华为若想在10~20年内,以一国之力做到集全球顶尖人才之力且花20年到30年才做出来的EUV光刻机,希望十分渺茫。

万亿投资  闭门造车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单一市场。2020年全球半导体的销售总额为4331亿元,中国市场的规模是1515亿元,在全球占比达35%,也就是说,中国消费了全球35%的芯片,其中12.7%是自产,23%依赖进口,主要是进口存储器和微处理器。现在中共正大力投资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以求得存储芯片国产化。

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到8848亿元,其中设计是3778亿元,封测是2509亿元,制造是2561亿元,其中设计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制造仍是短板,中芯国际人事动荡、内耗很大,其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一直被业内所诟病,芯片设计公司称“苦中芯国际久矣”。

总部设在美国的行业研调机构IC Insights认为,大陆要想达到台积电的技术水平,至少需要在未来的5年内花费1,500亿美元,还未必能成功。不仅仅是大陆,即使有政府支持,欧盟和美国5年内每年至少要花费300亿美元才有成功机会赶上台积电的水准。但是中国大陆即便有资金也未必会成功,因为大陆受到美国贸易制裁,禁止一些关键的制程设备出口到中国。

中国闭门造车很可能会像当年的苏联,越追赶与美国的差距反而越大,因为它缺少市场机制、创新机制以及资本市场的支持,只是自己在低水平重复建设,股市跟着炒作,把泡沫越吹越大。

更何况,半导体技术日新月异,美日韩的投资力度也很大。据媒体报导,美国计划在5年内投资1100亿美元,推行“无尽边界”法案。欧盟推出了《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对此的投资预算达1450亿欧元,要在两三年内发挥作用。韩国也发布了“K半导体”计划,投资额达4500亿美元。仅韩国三星就宣布未来三年投资240兆韩元(2050亿美元),确保在3纳米先进制程上不输给台积电。

中共的豪赌很可能像苏联一样失败,留下一堆落后产能。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原文链接:举国芯片 中共的万亿豪赌

(转自希望之声/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