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裕德从谏如流 改掉了洁癖

文/杜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6月01日讯】清朝光绪帝时,喜塔腊氏族是满洲的贵族世家,数代人承享荫福,官爵高隆。相国裕德就出身于喜塔腊世家。这位相国“持躬谦谨,礼贤下士”,被誉为一代贤相。美中不足的是,他向来有洁癖,曾令很多人无所适从。后来发生一件小事,被同僚戏谑讽谏。相国从谏如流,改掉了洁癖的毛病。

裕德(?—1905年),字寿田,满洲正白旗。光绪二年(1872年),裕德科举及第,入仕为官,担任过内阁学士、山东学政、工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理籓院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官职。

由于裕德有洁癖,相府上有很多禁忌。比如,府上凡是他经常坐的地方,不允许别人坐。诸如掀轿帘、开风门,凡是他的手经常接触的地方,也不让别人去碰。

裕德手下的官吏都知道相国的脾气,每当裕德在部里办公时,手下官吏递笔给他的时候,都是用手拈着笔管的顶端再递给他。又比如,凡是遇到“四离四绝”[1]的日子,裕德认为不吉利,就不出门,也不批阅公文。

裕德平常所穿的衣服,净洁无尘,没有皱褶和叠痕。有时,他办公批阅坐久了,衣服偶然出现皱褶,回到家立即命人用熨斗把衣服熨平整。

说起来,裕相国喜爱干净,并不是坏事。但过度爱好清洁的习性,也不可避免地给周围人带来不方便。后来发生了一件小事,促使相国改掉了洁癖。

有一天夕阳西下,暮色已晚,裕德步行来到巷口,想吃烤羊肉。那时京城的烤羊肉,都是商贩推着小车沿街叫卖。车上装着新鲜的羊肉、锅垆、酒壶和木炭,随切随烤,随烤随吃。食客都是站在手推车旁,一只脚踏在地上,一只脚蹬在车上,拿着筷子吃。

那一天刚刚下过雪,烤羊肉的香味飘满街巷。可能因为烤肉太香的缘故吧,不知何时巷口突然窜出来一条狗,满身都是雪花。那条狗窜出来,直接从裕德的胯下钻了过去,还弄脏了裕德的白狐裘衣。

裕德素有洁癖,不能忍受衣服有脏污。相国顿时怒不可遏,也不想继续吃羊肉了,下令家仆抓住那条狗,斩断它的尾巴,以泄心头之愤。

就在这时,他的同僚陈恒庆路过此地,开相国的玩笑说:“古人云‘貂不足,狗尾续’。乞求大人把狗尾巴送给我吧。我的貂皮大衣破了,可以用狗尾巴补一补。今日天气酷寒,我的裘衣不能抵御冬天的寒冷。如果相国嫌弃狐裘已经弄脏了,可以赠予我啊。”二人同朝为官,彼此相视一笑,就各自散了。

裕德回家后,对家人说:“刚才和我开玩笑的人是山东人,做进谏的言官,是我的朋友。他一向随性不喜欢净洁,而且很能吃,身体也很健壮。他已经五六十岁的人了,还能步行走十多里路。我又何必自找苦吃呢?”

或许,裕德发现了自己的洁癖,对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了很多不方便,还不如像陈恒庆一样随性一些,率性地活着会更健康吧。从此以后,裕相国就改掉了洁癖。

陈恒庆听说了裕德的变化,赞叹道:“本来我以戏谑的办法,委婉地规劝裕相国。相国却能从谏如流,真是一代贤相!”

注释:

[1]四离四绝: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日,合称为“四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合称为“四绝”。

在中国古代,先贤根据天体运行规律,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四离日,指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天,称为“离日”。《玉门经》中说:“离者,阴阳分至前一辰也。”春分前一日叫做木离,夏至前一日叫做火离,秋分前一日叫做金离,冬至前一日叫做水离。四离日是把一季二分的日子,不能使五行流通生旺气、五行流通生财气,所以被视为不吉利。

四绝,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称为“绝日”。中国古人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在天代表四季,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因为土生万物,所以流于四季,合为五行。中华先民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认为立春后大地回春,水(冬)就绝了;立夏后天气渐热,木(春)就绝了;立秋后天气渐凉,火(夏)就绝了;立冬后天气渐冷,金(秋)就绝了。所以把四立的前一日叫做四绝日。

四绝四离,在季节交替时,人的行为也要顺乎天道,修养身心,精神需要内敛,不可释放精华。所以黄历上有“日值四离,大事勿用”,“日值四绝,大事勿用”的说法。凡是结婚嫁娶、迁入新宅、建房等要事,百姓会避开四离四绝日。

事据《谏书稀庵笔记‧洁癖》第一章@*#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莉)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