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新变种CH.1.1 具特殊突变 危险性增大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1月30日讯】科学家们正密切关注中共病毒(新冠病毒)新变种CH.1.1的发展。这种毒株现已占据英格兰和香港感染病例约25%的比例,并已在中国大陆出现。CH.1.1 对现有新冠疫苗表现出非凡的逃避能力,而且该毒株具有的L452R突变,曾在德尔塔(Delta)毒株中出现过。

CH.1.1. 是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的一个亚变种,属于主流毒株BA.2.75的一个分支。根据新冠信息资源库“outbreak.info”网站的数据,自去年11月以来, CH.1.1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而各地区感染这种变异株的水平一直在攀升,目前占全球每日检测样本的约10%。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上周发表的一篇预印本论文则指出,现在新西兰部分地区有约三分之一的感染是由CH.1.1引起的,而这种变异株从去年秋季已在东南亚出现,目前在英国、中国的香港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冠病例中占据了大约四分之一的比例。

论文表示,虽然当前 CH.1.1、XBB.1. 5和 CA.3.1 等亚型变体均在全球范围内呈比例增长,但传染病专家认为,不能排除最新的菌株引发另一波新冠感染潮流及导致住院病例上升的可能性。

根据这篇预印论文,CH.1.1 对新版疫苗加强剂(二价疫苗)的中和作用表现出了非凡的逃避能力。更令人担忧的是,研究人员在这种变异株的S蛋白中发现了L452R突变。在奥密克戎的其它亚型中通常并不具备这种突变,但在致命的德尔塔变异株中曾出现过,这一点令科学家们十分担忧。

论文表示,虽然CH.1.1不是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重组体或组合,但它是“趋同进化”的一个主要例子。这意味着,CH.1.1可能会在传播性、致病性这些领域超越其它奥密克戎毒株。

俄亥俄州的研究人员还发现,CH.1.1还能很好地与ACE2受体结合,而ACE2受体是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受体。这意味着CH.1.1可能具备某种程度的抵消人体先前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后所获得的抗体的能力,更容易造成突破性感染,并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据论文介绍,研究人员就CH.1.1的免疫逃避能力做了相关实验。他们采集14名医护人员的血清样本(这些医护人员均接受了2到4剂原始疫苗和奥密克戎加强针),然后检测这些血清与CH.1.1的中和效果,结果发现血清中产生的针对CH.1.1的抗体比针对BA.4和BA.5的抗体少了17倍。

上周,瑞士巴塞尔大学计算生物学家Cornelius Romer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CH.1.1和XBB.1.5一样具有高度的传播性,大约每两周左右感染水平就会翻一番。报告呼吁科学家们更密切地关注这种毒株。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本周三发布的一份报告则显示,CH.1.1病毒变体是WHO监测的病毒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在中国大陆流行的毒株主要是BF.7和BA.5.2,但在中共官方从2022年12月25日到2023年1月5日公布的基因测序结果中,已经出现了3例 CH.1.1感染病例。

而据梅斯医学网站“MedSci.cn”于今年1月6日发表的《香港与大陆互通后,接下来国内奥密克戎感染趋势研判》一文介绍,当时香港已经出现了部分奥密克戎的CH.1.1亚变体感染病例。

该文指出,CH.1.1与XBB.1.5一样,都归属于BA.2系,难以竞争过XBB.1.5。因此,当XBB.1.5在香港大面积流行的时期,人群中对BA.5系有较高的免疫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CH.1.1的传播。不过,在XBB.1.5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感染者前期对BA.5系毒株产生的免疫力会下降,此后不排除CH.1.1.1/2能再次在香港流行开来。

这篇文章还提到,香港的新冠疫情在去年曾出现过一段整体平稳时期,但从2022年10月中旬以后,新增病例又开始出现上升趋势,进入2023年以后增长幅度更为明显。与此同时,染疫死亡案例数量的发展趋势整体上也呈现出增长态势。

而根据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报告,CH.1.1毒株恰恰是从去年秋季开始在东南亚(包括香港)传播,到现在,CH.1.1毒株在香港的新冠感染病例中已占据了大约25%的比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病毒变异专家迈克·霍尼(Mike Honey)把CH.1.1变异株称为“双头犬”(Orthrus),这是希腊神话中一种凶猛怪兽的名字。

(记者竺颖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