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大视野】履新遇难题?李强言行泄3信号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4月07日讯】全球视野,抢先聚焦,欢迎收看新唐人大视野【中国情报局】。

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是4月6号,星期四。

今天焦点:中共总理李强上任将近一个月,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外界根据他实施的一些政策和公开讲话,认为他释放出三个信号,同时也面临三大难题。

李强履新遇难题? 言行透露三信号 同时面临三大难题

中共总理李强上任将近一个月,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外界根据他实施的一些政策和公开讲话,认为他释放出三个信号,同时也面临三大难题。

根据中共政府网的记录,截至4月2号,李强在上任的23天内,共参加了15场与经济有关的公开活动。其中3月30号,李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讲话,成为他上任后的首场外交活动。

近日,英国BBC报导,从李强讲话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他的执政思路,释放出三个信号。

第一,李强在不少政策上,延续了前任李克强的轨迹。例如,延续李克强的一系列“减税降费”的临时性政策、“去杠杆”等“防风险”政策。

第二,李强在多次外交场合中,都提到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新领域的合作。

第三个信号是对外商喊话。李强称,将优化营商环境,开放市场,让外商进入。

疫情期间,中共实施的动态清零政策,导致中国的经济严重下滑。外界认为,如何提振中国经济,是对李强的最大考验。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我们知道中共,它这个国家的税赋,对企业、民营企业、私人企业的税赋负担特别的重,减税降税应该是一个减轻负担,就是促进、顺应经济发展的一个方法,一个刺激方法,如果一切正常的话。那关键现在实际上中国经济陷入沉重的危机,即使减税降税,恐怕也于事无补。

“对企业来说,税收当然是它的一个负担。但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是市场的潜力,市场的销售,或者没有市场。如果整个市场没有,没有这个市场,没有税收,减税降税也没什么用。”

与此同时,李强还面临三大难题:一是重建民企信心;二是吸引外资;第三是帮助中国跨过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而“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腐败多发、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以及金融体系脆弱等。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他后来提到的所谓稳定金融,其实反映了中共最担心的问题。因为整个经济的下滑,销售下滑,经济下滑,房地产泡沫、破灭,再加上中共对私营企业的打压。

“现在这种银行的坏帐,尤其是涉及到房地产的坏帐,这些都在随时可能爆发的那种关键时刻。

“再加上这些外资资本持续从中国退出来,所以中国面临很严重的外汇和国际收支的问题。”

BBC认为,虽然李强是习近平一手推到总理位置,但面对体量更大、更复杂的经济难题,李强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习近平的支持,还值得观察。

时事评论员王赫:“李强作为一个新总理,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要对习近平做操盘,要把这个经济,负责全面搞起来,他肯定是想出成绩的。他在这方面有他的优势,也有他的弱点,那么现在他有一个很大的干劲,很想有所作为,但是在中共总体的这个政治环境,这个整体的政策框架下,他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为这方面制约因素太大了。李强作为国务院的总理,他现在把国务院定格为一个什么,政治机构,完全就是把习近平的新时代,想作为一个唯一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为尊,他指导了,我们就达到了。那么如果上面这个指挥棒出了问题的话,那么他下面也就错得很厉害,而这一点是李强这个人,上面定什么,最终的决策是什么,李强其实并没有决定权。”

外商流失严重 中国制造业指数回落

4月3号,根据大陆财新网报导,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落到50。也就是不论是制造业生产,或是新订单指数都在回落。

财新网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经济快速复苏势头有减弱迹象,这反映疫情期间积压需求短期释放后,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

展望未来,经济增长仍然依赖内需的提振,特别是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另外,中国的就业情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3月份制造业就业指数再度降至临界点以下。

李强上任后,在过去的半个月内,他分别去了湖南和海南两个省调研。

在湖南,他访问了中车株洲电力机车、长沙比亚迪汽车和蓝思科技等企业。

过程中,李强称,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一个重要关口,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做强制造业。

然而,随着中国人工等成本高涨,以及美中贸易战、疫情等,使中国的制造业流失严重。

BBC报导说,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一直是外资眼中的淘金之地,无论是作为生产基地,还是消费市场,但疫情期间,中共严格的“清零”政策,让外资望而却步。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指出,除了缅甸之外,台湾、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家,都将吸引从中国出走的制造业。

中共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份,中国财政重要税收大减。这预示政府收入减少,老百姓的收入也在减少。

李强能否推动中国的制造业?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这个是他改变不了的,因为我们知道李强只是听命于习近平的一个国务院办事处的一个职员而已。

“我们知道连中共整个中央委员会、中央常委都在被习近平牢牢地掌控。所以这个政府听从于党的安排,这个已经是这样。所以他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来自中央、来自习近平的要求。

“而习近平他们实际上在中国经济越来越困难,外资撤离越来越多,尤其是产业链和制造业离开中国这个当中,他不是说改变自己的政治观、政策,而是继续向中央集权、向左边转,然后继续加深了割韭菜。打压私企,没收私人资本,所以他从政治上没有在改善经济的环境。”

因此,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认为,中共的数字经济也不会有起色。

谢田:“其实中国这些高科技的电商、互联网企业纷纷裁员。因为这个数字经济它实际上是基于实体经济,以及制造业,因为这个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现在开始崩塌,数字经济只能建立在一个流沙的基础上。”

金融改革大清洗 官员相继落马

近日,当局在金融领域加大力度反腐。6天之内,中国银行和光大集团前“一把手”相继被查。

4月5号,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李晓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审查和监察调查。

64岁的李晓鹏,在2017年12月接任光大集团中共党委书记,去年被免去该职务,一度震动金融圈。

官网介绍,光大集团是由中共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发起设立,属于国有大型综合金融控股集团,机构与业务遍布海内外。

香港《星岛日报》报导,光大集团乱象频频,尤其是频繁的人事“巨震”和人事流动,旗下的光大银行更是罕见3年3次更换行长。

另外,3月31号,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还通报,中国银行前董事长刘连舸被调查。他是中共二十大后,首个落马的中管金融企业“一把手”。

金融反腐目的是什么?对中国经济会带来什么变化?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中共反腐,这个习近平的反腐也好,它一直是选择性的,就是它实际上是党内的政治斗争的一个工具。

“我们也知道其实中共整体的,整个特权阶层,都是有腐败的行为。

“实际上他们在打压私企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要把私人企业的财产、资产转移到中共这个大家族控制的中共的手中,所以他本来就是要从这个打压中,让中共既得利益集团来获利。

“所以他这个反腐,其实是用来对他们一些执政党维持,构成挑战的人,所以对中共经济来说没有任何的帮助作用。”

3月27号,中纪委书记李希主持了2023年第一轮巡视动员会,声称要更好发挥“政治巡视”的“利剑”作用,接下来将对30家国企和5家中管金融企业展开巡视。

新加坡学者孙树立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经济问题不是重要问题,重要的是谁在把持经济命脉。

中央巡视组进驻国企,实际上是要清除政治立场有问题的高管,确保央企牢牢控制在中共手中。

孙树立认为,当局这样做有两个目的,最主要的还是要清洗国务院原来的人马;另一个目的是要盘点库存,看看究竟还有多少资产。

好的,各位观众,您对李强提振中国经济释放的信号有什么看法,欢迎给我们留言。

这一期《新唐人大视野》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次节目时间再见。

《新唐人大视野》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