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11月13日讯】刚刚结束的中国“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并没有激起人们的购买热情,反而是“今年双11变‘静悄悄’”成了热搜话题。外界关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漫长的冬天,民众更通过“躺平”来表达对中共当局的不满。
中国一年一度的“光棍节”,也就是“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于11月11日午夜结束。
虽然早在10月份,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电商平台就纷纷推出促销优惠,包括返折扣、返现、一件直降、跨店满减、优惠券等,争相打出“全网最低价”的噱头。不过消费者却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热情,反而是“今年双11变‘静悄悄’了吗”的帖子成了热搜话题。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大家现在兜里都没钱了,不光是兜里没钱了,而且还预期,我将来也不会有钱。如果我现在没钱,预期我将来有钱的话,那我现在还是敢消费。现在是我现在没钱,将来也没钱,那我还消费干什么呢?这个消费要精打细算了。”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认为,整个中国的消费低迷现象凸显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漫长的冬天,中国人对未来的预期非常悲观。
王赫:“这个冬天什么时候结束,这个冬天到底有多冷,现在大家心里都没数。所以整个社会都有一种很不确定(的心态),大家是很不乐观。而且现在是国内外对中国经济的走势(看法)基本上达成一致,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经非常糟糕了。”
中共统计局11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比上个月下降0.1%,较去年同期下降0.2%,继续陷入通货紧缩,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也持续下降。
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中国经济陷入的叫做失业型通缩,就是因为失业的上升削减了所得与购买力,同时也削减了消费者信心,所以消费者这一端收缩、节衣缩食,企业那一端营收与获利也跟着会受影响,会下降。企业这一端受到影响,又不是裁员就是破产,又会回过头来影响家庭跟消费者这一端。”
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表示,中国的就业、消费者信心问题以及房地产危机、外商撤离、外销订单流失、财政与金融等一系列问题都表明,中国经济已经没有了动能,非常难以扭转。而中国经济并不发达,内需根本不够,必须依赖大量外需。但北京误判局势,盲目以所谓“大国崛起”自居,导致在国际上越发孤立,外需大减。
吴嘉隆:“现在中国还没有跨过中等所得陷阱,这个时候还必须大量的依靠国外需求来拉动自己的经济,拉动自己的就业。从出口就业所得到消费投资,真正的动力都是出口。所以习近平跟美国经济脱钩,要把美国的影响力赶出去,这个来得太早,做得太早,然后自己就会付出代价。”
美国贝恩公司发现,在参与调查的3,000名中国消费者中,高达77%的人计划削减或维持去年“双十一”的支出水平。
对此,王赫谈到,中国消费者对“双十一”这类商业刺激行为已经习以为常,而且这类活动很多已经变味,大家开始感到厌烦。此外,中国的经济问题根源在于政治。现在老百姓对现状非常不满,于是就不消费、不生育,通过“躺平”来变相反抗中共。
王赫:“就是整个中国社会进入到一种老百姓活而无乐的状态。那么活而无乐,下一步要干什么呢?就是大家起来,沉默的地下的岩浆要爆发。中国整个社会形势可能面临着一个突变的问题。”
“双十一”最早源于阿里巴巴旗下淘宝购物网站在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淘宝商城促销日”,现已演变成中国大陆全行业一年一度的促销购物活动。
编辑/李谦 采访/骆亚 后制/陈建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