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用事业收费上涨 民众压力山大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5月29日讯】中国公用事业收费不断上涨。几个月来,水费电费燃气费以及高铁,都在上调价格。同时,日常消费品售价也被抬高。而社会底层民众的收入却不断缩水,生活陷入困境。

中国多地的水电燃气价格都在上涨。广州当局日前发布水价调整方案,涨幅34%。上海去年年底上调水价,最高涨幅50%。此前,陕西咸阳、安徽芜湖、江苏南充、云南曲靖等地已经上调了用水价格,涨幅在10~50%之间。

电费方面,北京、上海、广东等15个省份已经涨价,最高涨幅达30%。燃气价格方面,过去半年,广东、四川、江苏等地,有125个市县发布了涨价方案,涨幅达5%~20%之间。对于高铁价格,国铁集团日前宣称,四条主要高铁线路将于6月15日调价,涨幅接近20%。

上海市民汪建华:“都在涨嘛,水费已经从三块开始涨到四块多了,涨20%几吧。民生必需品都在涨吧,高铁也涨20%。民生东西吧,涨了20%、30%这样涨,我感觉有点受不了。毕竟有钱的少啊,大多数都是没钱的,靠打工或者靠退休金,你不能这样乱涨的呀。(百姓)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公用事业涨价造成的成本上升,食品、饮料等日常消费品都在涨价。5月16日,康师傅方便面涨价的消息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

广东民众赵先生:“他们有说在调整要涨,就算不涨啊,其实对老百姓来说收入没有,收入低,物价高,生活费用一高,其实都挺辛苦的。在我们这里三四千块钱的工资做些啥呢?你一个房租,一个水费电费煤气,你还有物业管理费,有车子的你一个月还有几百块停车费,那么你还养车养人,你还别生病,生病还麻烦。好多人不是刷信用卡贷款在生活吗?”

广州市民张先生:“反正是说,好像要涨,电费应该没涨。生活压力不管什么时候都大,不管疫情前还是疫情后一样都很大。一个月三千块钱肯定不好啊。”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恶化,房子、汽车等消费品价格持续下跌,通胀和通缩并存。但对普通民众来说,跌了的依然买不起,涨了的还必须得买。

网民表示,“其实是滞胀。对买家来说是胀,买啥都涨价。对卖家来说是滞,卖啥都难。”

新唐人电视台记者夏惇侯、宇微采访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