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换壳”避制裁 与美国监管机构打游击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5月31日讯】一些受到美国制裁的中资企业,通过更改名称、在美设立子公司或关联公司等办法,“换壳”后继续在美国开展业务,轻松规避了美国政府的监管与制裁。美国媒体曝光了相关操作手法。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前委员建议,应该针对中(共)国的科技行业进行制裁。

据《华尔街日报》5月30日报导,一家名为American Lidar的新公司去年12月在密歇根州注册,其计划中的总部距离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都很近。然而,深入调查该公司的背景后可发现,隐藏在American Lidar背后的中资公司,是被美国政府列入有安全隐患黑名单的中国激光雷达制造公司“禾赛科技(Hesai Group)”,但American Lidar的注册信息中并未披露相关信息。

报导表示,一家面临美国政府监管限制或有声誉问题的公司,以不同名称设立子公司或关联公司“这样套路已是司空见惯”。

有国家安全专家表示,在华盛顿限制中国公司在美业务的实体名单不断扩大的同时,受到限制或制裁的中资企业,会采取类似的策略,重塑品牌并在美国注册企业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在美国强硬的对华政策中寻找机会,与美监管机构打游击

报导引述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前委员史剑道(Derek Scissors)的话说:“中国企业受到了冲击,但随后调整了商业战略,得以换道前行。” 并直言,“不应对个别企业实施制裁,应该制裁科技行业。”

对于中资企业的上述做法,一些律师表示,迁移生产、更名注册成立美国公司,或以新名称设立子公司的行为,在法律上来说都是合法的,但这些举措会激怒监管机构。因为在不清楚公司真实背景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无法有效进行监管。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被美国政府列入制裁黑名单的中资企业,已经实施了类似的“换壳”手段。

例如:受美国制裁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在遭到制裁之前就成立了一家名为Futurewei的美国子公司;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SZ DJI Technology)赶在美国政府的相关禁令出台之前,与一家美国初创公司达成了在美销售无人机的协议;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华大集团(BGI Group),最近将其在马萨诸塞州开办的的一家子公司的名称中,删除了“华大”这个单词。

就连正面临美国政府禁令的TikTok,也曾试图通过设立美国总部及更改名称的方式,从表面上与其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ByteDance)拉开距离。

(责任编辑:李明)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