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每月耗约一万架无人机 台湾推军备供应链挑战成本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6月25日讯】俄乌战争爆发后,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在战场上开辟出了全新的战争型态,受到各国瞩目,台湾也积极发展无人机产业,但遭遇成本挑战。台湾国防院专家许智翔指出,小型无人机种应被视作弹药消耗品,台湾建立库存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建立本土产业供应链

俄乌战争爆发后,无人机在战场上的效果受到高度关注。台湾也积极学取经验,调整国防战略。台湾国防部提议,在未来五年内斥资约1.75亿美元,购买3200架无人机。不过,华府智库学者认为,这个数字需要迅速增加。

国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许智翔:“这种小型的机种,它本身是一种,我们应该把它视为弹药的一种消耗品,那它在战场上就会需要很大的消耗量。那以乌克兰的消耗量来讲,即便打了好几折,台湾先前建立无人机国家队的时候宣布要采购3000架,其实仍然是没有办法支撑太久,它会需要更多的库存。”

根据英国国防及安全智库联合军事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RUSI)资料,乌克兰每个月消耗约一万架无人机。《华尔街日报》也报导,华府智库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学者葛梅兹(Eric Gomez)也表示,“在冲突开始之前,台湾就必须进行大量库存和保护这些物资。”

但《华尔街日报》也指出,台湾无人机供应链在去中化的过程中,将面临高昂成本。葛梅兹也表示:“台湾国防产业并非不够好。而是需要扩大规模。”

国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许智翔:“市场扩大之下,多少可以因为批量生产、大量生产的优势,去让价格有一定程度地下跌。如果供应链上面,培养足够的本土厂商,在提供一些价格,或者是材料、人工相对低廉的供应链的相关零组件产品的时候,的确也可以一定程度地去抑制它的成本上升。所以说这个(成本)并不是完全没有方法可以去应对。”

目前,台湾也积极打造无人机产业链,除了建立“无人机产业园区”,也推动建立“无人机国家队”。新任总统赖清德也在就职前,到嘉义参访亚洲无人机中心,宣布要让台湾成为“民主无人机供应链的亚洲中心”。

新唐人亚太电视陈辉模、陈真、张祺翎台湾台北采访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