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0日讯】中国的经济成长持续放缓,以价格战为标志的行业内卷日趋激烈,加上地缘政治造成的紧张局势的影响,从苹果公司的在华业绩大幅下滑,到星巴克被逼到开始考虑退出中国市场,欧美企业的“中国梦”正在破灭。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日前发文讨论了西方企业在华发展现状。文章指出,近几十年来,西方企业不仅将中国视为一个廉价制造地,而且将其视为一个“巨大且不断成长的市场”,欧美上市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在2021年达到6700亿美元的高峰后,情况就急转直下,于2023年创下6500亿美元的新低。
上海美国商会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对未来五年在华业务前景持悲观立场。 许多在华外企在中国的经营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包括苹果公司、汽车制造商福斯汽车、咖啡连锁店星巴克,以及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集团在内的一些知名企业,在中国的销售业绩正在大幅度萎缩。
文章表示,制药商礼来公司(Eli Lilly)和零售巨头沃尔玛(Walmart)等一些西方公司,虽然继续在中国发展,但这些公司的在华投资也正在缩减。许多曾在中国业务蓬勃发展的美国和欧洲企业,正眼睁睁地看着其在中国的业务分崩离析甚至关闭工厂。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通用汽车(GM)高层巴拉(Mary Barra)12月4日表示,通用公司将减记其在华合资企业价值逾50亿美元,并关闭在中国的工厂。
另一个例子是,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价格更便宜的中国本土企业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夺走,其在华业绩正大幅下滑。星巴克的新任老板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10月告诉投资者,该公司在中国正面临“极端化”的竞争。
报导援引北京顾问公司的评论指出,通货紧缩的压力不仅损害了外资企业,也正在损害所有中国企业。在中国,从电动车到建筑材料等各行业的供应过剩,导致了激烈的价格战。而到今年10月底,有27%的中国工业企业出现亏损。
此外,地缘政治风险造成的危机,也给在华经营的西方公司造成了附带损伤,而遭受地缘政治动荡影响的行业名单不断在加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上旬,中国欧盟商会曾对外通报称,由于北京当局迟迟不肯履行改革诺言,加上中国经济形势总体疲软,中国市场对欧洲企业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当时,德国《商报》(Handelsblatt)发表了一篇题为《欧洲企业高管的梦醒时分》的评论文章,直言多年以来,欧洲企业的高管们“被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蒙蔽了双眼”,他们对欧洲企业在中国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却视而不见。现在随着中国经济日渐疲软,到了这些高管应该放弃幻想的时候了。
文中写道:“他们默认了强制性的技术转让,接受了在中国本土生产时的政府干预。他们一直傲慢地认为,他们能够保持对中国人的技术优势。正是基于这种形式的发展援助,现在的中国竞争对手不仅能够在中国本土同欧洲企业展开竞争,而且这种竞争压力早已蔓延至欧洲市场。”
欧盟商会公开批评中国的营商环境日益政治化,产能过剩日益严重,在华外企在市场准入和管控方面受到歧视等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上千条建议。但是,这些要求基本上都是“泥牛入海”,得不到任何回应。
“仅仅向中国电动车征收关税以示抗争,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欧盟需要制定一项计划,确定要保护哪些战略产业以及如何保护。在此之后,欧盟才能同中国领导层开展平等的谈判”,《商报》的评论文章援引欧盟驻华商会主席艾萨克伦德(Jens Eskelund)的话写道,“在此问题上,欧洲人完全可以向中国学习,例如市场准入必须和本土生产相互挂钩,而这将是中国领导人能够理解的语言。”
(记者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祝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