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1月02日讯】中国经济的持续恶化,冲击到银行系统。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有199家中、小银行消失,数量超过前面3年的总和。专家认为,这背后反映出4大深层次结构性问题。
据中国“企业预警通数据”统计,注销的199家中小银行,包括工商注销、批复合并、批复解散等,其中有36家信用社、56家农商行、100家村镇银行等。数量远超过去3年的总和。
2021年注销67家、2022年注销44家、2023年注销78家。
中华亚太精英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智盛:“这些中、小型银行被整并或者是被解散,大概是中(共)国在消化这段时间房地产所引发起的,整体的金融体系性危机,某种程度也反映出了经济危机跟压力,到了一个压力锅膨胀,不得不用这种极端快速的手法去整并,或者是让这些中、小银行去做消失的动作。”
专家认为,中、小银行大量消失背后,有4大深层次原因。
旅美经济学者黄大卫:“第一,中、小银行普遍资本基础比较弱,风险管理容易不足。在经济下行压力和不良资产增加情况下,中、小银行特别容易破产。第二,中、小银行多数分散在小城市和农村地方,经济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区域经济下行和债务影响。第三,中(共)国自2020年以来加强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对经营不规范的银行产生了直接冲击。第四,大银行跟数字金融平台,例如支付宝还有银联等,对中、小银行的份额形成挤压,存款流失情况比较严重,中、小银行特别容易破产”
专家认为,银行危机将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从而导致整个中国金融秩序的崩解,并可能引发骨牌效应。
王智盛:“中(共)国隐形的地方债务无法化解,跟房地产的泡沫化,还有贷款无法收回有关系,这些东西都会造成银行的未爆弹,进一步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所以中、小银行被整并或解散,它只是缓慢安乐死的一个做法。”
新唐人电视台记者李韵、邱越、王嬿乔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