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亏损严重 贸易战压力下中企十分脆弱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2月08日讯】由于经济低迷,许多中国企业都在亏损,现金流失严重。正在苦苦应对产能过剩消费疲软的中企,在美中贸易战的压力下显得异常脆弱。

《华尔街日报》2月7日报导了中国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上述困境。报导表示,中国经济正面临多项挑战:房地产市场危机极为严重,政府企业的债务负担不断增加,建筑活动已放缓,“主要以房产为净资产载体的中国人正在存钱,他们对未来的担忧与日俱增”。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贸易成为了中国经济中少有的亮点之一。中国企业通过把过剩的供应大量输往海外,来缓解自身的困境。但是,贸易战关税上调以及美国买家成本上升,将使得中国的出口变得困难。为了保持对美国客户的竞争力,中国的制造商们将不得不降价促销。

另一方面,在房地产市场危机深重的情况下,北京当局选择把制造业和出口作为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的途径。可是,政府补贴等提升产能的政策,加剧了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这些企业为了把产品销售出去,也只能选择降价,导致企业的利润被压缩。

美国金融数据和软件公司FactSet一个涵盖约5,000家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指数显示,最近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率已跌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中共官方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利润已经连续三年下降,2024年的下降幅度约为3.3%。

利润下降必然迫使中国公司削减成本,许多企业被迫推迟投资、裁员或降薪。而随着企业和消费者减少支出,中国进一步陷入了在急需提振消费的时候居民需求疲软的困境。

对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上述处境,澳新银行(ANZ)亚洲研究主管Khoon Goh评论说:“这基本上就是一场逐底竞争。”

《华尔街日报》在报导中列举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此说明中国企业民企普遍面临的困局。其中,总部位于新疆地区的绿色能源制造商“新特能源”,其多晶硅的产量2024年略高于上一年,但该产品去年的平均售价较上年却下降了大约60%,有时其售价甚至低于生产成本。新特能源在一份公告中表示,多晶硅价格的“非理性下跌”,是因为供需关系失衡。

报导进一步分析指出,虽然许多美国和欧洲企业也在亏损,但中国的前景尤其堪忧,因为中国目前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和顽固通缩等一系列难题。而中共领导人去年出台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化解眼前的金融风险,这让那些希望出台更多刺激措施来提振支出的投资者感到失望。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有26亿美元从中国股市上撤出;2024年投资者则从A股股票基金中净撤资44亿美元。

报导表示,尽管美国出台的新关税加剧了中国面临的困境,但一些投资者和分析师认为,中国国内的问题更为紧迫。英国投资公司abrdn的中国股票主管Nicholas Yeo就说:“对关税的担忧可能过头了,中国需要提振的是国内经济。”

(责任编辑:李明)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