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城中村改造提速 多项目却因资金短缺停滞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2月15日讯】在房企频频债务违约,整个房地产行业陷入资金短缺困境下,中共当局把城中村改造当作了拉动房地产市场、提振地方经济的新引擎。进入2025年后,北京当局开始加大力度推动城中村改造,然而由于地方财政吃紧、拆迁阻力大等原因,许多城中村改造项目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中国31省份的地方政府近日陆续发布了“工作报告”。陆媒梳理发现,包括上海、天津、重庆及广东省在内的24个省份及直辖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城中村改造”列为其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其中,北京市公布的“城中村改造5年规划”,改造范围达310平方公里,拟分27个实施单元进行“征收腾退”;上海市政府宣布今年将启动2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誓言要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广州市则宣称有52个旧改项目将按下“加速键”。

然而,在官方“亮眼”的计划和宣传背后,许多已经启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实际上已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有的已悄然停滞,有的则低调宣布“延期”。

周五(2月14日),广州市番禺区某镇从事小商品批发的居民刘政(化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透露,他所居住的小镇辖区内本来有两个城中村列入了改造规划中,但因为经济不景气已经被叫停了。他说:“政府也没宣布,反正就是没有下一步动作。那些原来拿生活补贴的村民,补贴也不给发了,他们又搬回了原来的家,都还没来得及拆,没开工就停了。”

刘政表示,他经常路过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重点地段——海珠区的康乐村和鹭江村,发现那个地方的旧房子去年12月初就已经拆得差不多了,但到现在也没有动工建设,都成了“围起来的废墟”。

康乐和鹭江是广州最知名的城中村,那里曾聚集了近2万家服装制衣、辅料厂,建筑杂乱,十多万人在此吃住行,打造了珠三角制衣王国。因此,这个地区的城中村改造拆迁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刘政说,他还注意到中山大学对面一块很大的地区也面临拆迁。他认为,单纯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说,对这个地方进行改造也是必要的,但是,现在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都没这个实力来完成该项目了。

北京的宏观经济研究员马越(化名)也向美国之音讲述了他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他披露,在上海市外滩附近有大片的城中村改造,但是拆迁进行到最后一步却改不动了,“因为那些人搬走之后,接下来没有钱去做改造,”他说,“现在那里都没人,跟鬼城一样,拆不动了。”

马越还透露,北京市的昌平、望京等地区也有一些廉租房或者半地下室,目前也看不到大规模的拆迁。他分析说,现在的问题是财政上缺少资金,有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被政府接管过来了,有的项目则是把拆迁的人打发走了,后续开发却找不到人来接盘。

“现在地产商基本没人有能力去开发,所以就闲置着,” 马越说,“至少上海那几个地方目前看起来不太可能再接着开发了。”

2024年11月,中共住房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曾联合印发通知,宣布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由最初的35个超大特大城市以及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官方媒体宣称,据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测算,全国21个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可产生直接投资超过10万亿元,带动其它投资超过15万亿元,合计超过25万亿元。

对此,马越告诉美国之音,中共官方的许多数据都是假的。“好多数字发出来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的”,他说,“你看中国的财政资金,其实花出去的钱是很慢的,而且其中能说得清楚来源和去路的只有‘以旧换新’那些项目,其它的改造,尤其是城市拆迁那些,说不清楚钱花出去没有,而且钱从哪儿来的也不知道。”

他指出,北京当局曾宣布发行十万亿政府债给地方政府减轻财政负担,另外拿出两万亿用于城中村改造。但是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却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宣布暂停了。原因是去年12月份开始发债后,“所有的银行都冲进去买债,因为他们没有别的资产”,结果造成国债利率被压到很低,从而推高了银行的系统风险,所以当局只能暂停国债的发行,到现在也还没有重启。

“如果不重启这个项目的话,也就是说这个十万亿和两万亿都进行不下去。”马越分析说,其实地方政府现在正面临着许多旧债“必须立刻还”,包括公务员的工资还拖欠着,这些都是第一位的,“城中村改造这种属于没有回报率的项目,肯定是往后推”。

(记者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郑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