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2月19日讯】自2018年美国对中共发起贸易战后,许多西方科技公司为降低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选择“中国+1”(China Plus 1)策略,也就是在中国投资运营的同时,也在其它国家寻找新的制造基地作为补充。但如今,“避开中国”(Anything But China)已经成为许多西方科技公司的最新战略,而且这一趋势在美中科技摩擦核心的半导体领域尤为明显。
《华尔街日报》2月17日报导,“避开中国”(“Anything But China”,ABC)成为越来越多西方科技公司的最新战略。
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协会主席王寿苔(Wong Siew Hai)表示,“企业都在尝试寻找中国的替代者。不再有‘适时制’(just-in-time)策略,有人将新策略称为‘备用制’(just in case)。”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这个是从过去美国所推行的有案外包、禁案外包进一步向前拓展,这样对中共的打击是更大的。中共和世界的对抗,那么这个世界可能就要分裂。这就会导致大量的工业产业,特别是先进的、高端的产业链会从中国移出。从目前这个势头来看,供应链的去中国化已经无法避免了。”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指出,这些外资要撤离中国存有一定难度,一是要为中国工厂找到合适的买家,同时在技术上又不让中共予取予求,其次就是如何让资金安全撤离中国。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难归难,但我觉得大多数的公司,就是跨国公司都在做这件事情。”
之前中共实施严厉的疫情封控,导致从iPhone到汽车等各类产品的生产陷入停顿,也引发大量西方公司从中国撤离到越南和印度等地。
随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出口管制,加速了这一转变。
报导指出,“避开中国”的趋势在与半导体相关的产品中尤为明显。
2022年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AI芯片后,AI服务器的生产逐渐转向墨西哥和马来西亚。
而据美国《芯片法案》(Chips Act)规定,获得美国补贴的企业10年内不得在中国扩大产能。
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发(Lam Research)等美企正在剔除中国供应商,先进能源工业公司(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计划关闭中国工厂。
英伟达(Nvidia)已经在越南设立研发中心,迈威尔科技(Marvell Technology)扩展了越南的工程师团队,并裁减中国研发团队。
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类设备也出现了将生产迁出中国的情况。
虽然中国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近100%,但集邦咨询(TrendForce)预测,2025年占比将降至80%。而泰国笔记本电脑出口量在四年内增长近八倍。
叶耀元表示,这些外资之所以要撤离,除了中国市场本身的问题及其衰败,中国的劳动成本越来越高,还有川普2.0开启后,美国希望在整个制造业上跟中国尽量脱钩。
叶耀元:“例如说,美国之前去移除掉750块美金的免关税小包裹的运输,用这个方式去打击像是天猫,像是SHEIN这些所谓中国的在美国公开的这些电商。
“它里面一定会用到某种程度的积体电路板的一个制造,那未来就是假设你透过这样子产品要想要涉入美国市场是做不到的。这就是为什么对于这些积体电路板的制造商来讲,或芯片制造商来讲,它继续扒着中国的市场,其实对它来讲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会因为为了要屈就于中国市场,可能会失去美国这一块全世界最大的饼。”
与过去仅迁出组装环节不同,标普(S&P)报告指出,当前的供应链转移涉及感测器、印刷电路板(PCB)和电力电子设备等关键元件,需大量前期投资,使撤离中国的趋势更具长期性。
王赫:“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组装国家,中国生产的工业中间品在全世界比重占了12%,中国的出口在全世界的比重大概是14%多点。如果中国跟西方的贸易脱钩加速进行的话,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将是根本性的。”
近期川普政府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并计划进一步提高。
而据中国美国商会最新调查,在368家会员企业中,约1/4的科技和研发公司表示已开始将供应链撤离中国。
编辑/王子琦 采访/常春 后制/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