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盘”招聘猖獗:冒充国企、大公司高薪诱惑试岗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06日讯】近几年,中国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失业率的攀升,针对求职而设计的“杀猪盘”诈骗套路也“日新月异”,其中包括冒充待遇优厚的国企或上市公司诱惑求职者“试岗”,有中国民众为求职被骗数十万元(人民币,下同)。

在中国大陆,每年的3、4月份既是春暖花开的仲春时节,也是许多公司、企业扎推招聘职员的招聘季,俗称“金三银四”。然而,各种求职诈骗的陷阱与套路也在此时纷至沓来。

近日,中国网络社交平台上有大量网友发帖称自己遭遇了招聘骗局,被假冒国企或上市公司HR(人事部门职员)的骗子,以就职培训、调研及试岗等说辞诱入骗局,轻则损失几千上万元,重则被骗走数十万甚至背上贷款。

有求职者4月6日接受陆媒蓝鲸新闻的采访时表示,其实诈骗团伙的骗术并不高明,可是“处处拿捏人性”,结果就是“我为了工作唯唯诺诺,谁知道骗子虎视眈眈” 。

许多招聘骗局的受害者讲述了类似的经历:他们通常是在招聘软件海投后,突然通过电子邮件收到了某国企或上述公司的“入职邀请”,被告知获得了某个自己所期望的岗位,通常公司提出的薪资待遇都很优厚,令求职者难免心花怒放、喜从天降。

然而,求职者同时也被告知,还需要完成一些“入职流程”并接受短期的“试岗”,以检验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及实际工作能力是否真的胜任该岗位。一场骗局就此拉开帷幕。

综合陆媒报导,这类骗局大多瞄准会计财务、行政管理、文员等岗位,诈骗套路如下:

首先,被选中的求职者会被要求下载某个对方指定的所谓“内部办公软件”,完成注册后被拉入一个由多名求职者组成的培训群组,参加所谓“试岗检测”。

试岗第一天,假冒的HR通常会先让求职者“尝到一点甜头”——先要求求职者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数据搜集整理工作,甚至只是完成规定数量的“点赞”,薪资日结。对方声称,这是为了考验求职者的耐心、时间观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当求职者完成相关工作后,当晚就会收到大约一至二百元的“工资”。

接着,第二天求职者会被要求完成诸如“公益捐款及转账”、“测试支付系统/试行数字人民币/数字钱包稳定性”等任务,需要求职者自己垫付资金进行测试分析,对方并许诺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后的收益,是垫付资金的20%~30%左右,而且测试完成后,几分钟内即可返利到账。

受访者蔡蔡(化名)告诉陆媒,自己当时被告知可以任意选择线上公益捐款项目来进行测试,捐助200元并把捐款截图发到群里以后,数字钱包里的账户余额就会变成刚才捐的钱的数目,然后再按对方的指令进行买卖操作。自己想着“就算碰到诈骗,也是做公益了”,于是就按照对方的要求去做了。

但为“试岗“垫付的资金,不会停留在区区几百元,通常到最后就上升了几千或上万元。

还有点求职者按要求转账数千或上万元后,操作系统就弹出了“账号冻结”的提示。这时,负责带领求职群组“试岗”的人员就会告诉其中一个求职者,因为其操作失误而带累了整个群组,导致“群里所有人的垫资都可能因此回不来”。然后要求这名职者必须临时支付一大笔资金来“修复数据弥补错误”。一些求职者在察觉异常后及时退出止损,也有人因此被骗走了数万乃至几十万元。

如何防范招聘诈骗

1.)在收到面试通知时,应多方核实对方的身份,对于所谓“高薪低门槛”、“培训先缴费”的情况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上当;2.)不要被高额报酬迷惑而接受“先交押金后入职”或“垫资做任务”这样的要求,因为正规的公司不会这样做;3.)对于来路不明的邮件、短信中的链接切勿随意打开,也不要轻易下载不了解到软件;4,)不要在网络上向任何没有确切核实身份的对象透露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

(记者竺颖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