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大国工匠梦?中共鼓励大学生做蓝领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08日讯】中国2月份非在校青年失业率上升至16.9%,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4%,达两年来最高。由于外资大举的撤离,让很多高等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对应的工作。高居不下的失业率恐怕将导致未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能缺工3千万人,但中国年轻人宁可失业也不去工厂。中共官方则大力宣传所谓的“大国工匠梦”,鼓励大学生做蓝领

中国失业率数据持续攀升,高失业率、破纪录的研究所入学人数、公务员报考人数,都显示着中国青年“不想做工”的意志。

中共当局去年印发《关于公布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并开展大国工匠培育工作的通知》,随后党媒大力宣传所谓的“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企图提高就业。

近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已从依赖劳力密集工业,转型成电子商务与金融等服务业并重的后工业经济体,评论指出,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主要是工厂的待遇问题和社会地位的问题。

旅澳历史学者李元华:“中国的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边那种低端的技术,都大量的招农民工,而农民工又是中共最没有保障的,所以他们的工资待遇和薪酬都是非常低的。所以长此以往就使得很多人一提起进工厂,就联想到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就像加引号的低端人口一样,所以大家不愿意去。”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表层的原因是一般蓝领工作的薪资比较,时间长,缺乏发展空间,与年轻一代的希望脱节。然后另外再深入一点的,现在中国很多社交媒体与城市化就造作一种体面生活的幻象,让工厂的劳动变成了社会地位低失败的标志,影响年轻人的就业的感觉。”

已开发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比例为20%至40%,而中国还不到4%,缺口上千万人。尽管每年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仍处于失业状态,但数百万蓝领岗位仍处于空缺状态,年轻人为何不愿进工厂?

黄大卫:“中国就很多时候都搞这种量化教育,培养了很多以考试为导向,学生一开始就被灌输,上工厂是失败者的潜意识,这是表面原因。真正的深层次结构,它不是个选择问题,而是身份认同的瓦解。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他不是懒惰,而是对整个社会的情绪性一种抵抗,抵抗他的身份归类为贫下中农、低端人口,抵抗这种被统治被控制的,没有价值的低价值社会人的这种标签,抵抗他的社会身份、角色跟以及阶级的低下,这是真正原因。”

李元华表示,中共几十年来这种教育导向和社会风气,导致一切向钱看。

李元华:“从一切向钱看的角度来讲,那就是当蓝领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那中共现在所谓的什么大国工匠啊什么等等的,那完全是一种自我吹嘘,其实是完成不了的目标。因为这种工匠他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有一个相应的一个群体,才能出现那些杰出的工匠,如果大家都不去做这个行业,甚至说一些学习能力差,或者说专业精神差的人去做蓝领的话,那我想它这个目标就是空谈。”

外界关注,川普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中共以出口为目的的制造业受到打击,这种情况是否会让中共培养大国工匠的目标进一步受挫?

黄大卫:“美国对中国征收高关税的本质,就是打击中国的依靠美国出口,依赖于出口经济,打击它这个可能性。在这种对战中,北京的终战计策可能变成了一个比较矛盾的产物。既要想靠出口撑起高科技的制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但又想用内循环撑住供应链。但在真正经济制度方面,政治制度方面又不可以放权去鼓励工人,也没办法在社会福利方面提高工人的一个保障。结论是,要是想在外需下降、内部极力不足情况下,把大国工匠要变成现实的话。这非常非常困难。”

学者认为,归根究底还是一个社会制度的困局问题,不是年轻人进不进工厂,而是整个中国社会价值观阶级问题。

编辑/黄亿美 采访/易如 后制/陈建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