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25日讯】2021年7月,中共当局推出“双减”政策,让民间教培机构遭受灭顶之灾。一位教培机构员工透露,其实当时教育局有一份“白名单”,从中滋生出腐败产业链。
2021年7月,中共当局推出“双减”政策,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为由,禁止对“学科类”科目进行营利性补习。这个政策严重打击中国教培行业。
当时,李聪玲正在辽宁省沈阳市一家初高中教育培训机构工作,她透露,其实“双减”有一个“白名单”。
前教培机构员工李聪玲:“我们这个‘学科教育类’,也就是说在初高中学校教的那部分的学科类教育培训,国家是一个打压、打击,需要全部都取消的状态。但是呢,开放了一个‘白名单’,也就是说教育局下设白名单内的教育机构是可以开设的。白名单名义上是社会上的教育机构向上面教育局去申请,但是过程当中其实就是暗箱操作吧。”
当时每逢节假日,李聪玲就跟着老板去给教育局的李主任送礼品。
李聪玲:“我能看见的礼品的话,就是像茅台呀,比较贵重的名牌的包。现金的话在里面我估计应该至少有五万左右,每一次,次数也比较多,只要是节假日都会去送礼。这个在行业内基本上是达成共识了,如果教育局没有你熟悉的官员,俗称保护伞的话,教育机构是开不下去的,一定会被取缔,罚款,关门停业。”
“双减”政策不允许在校老师去外面开课,因此教育局会在假期突击检查教培机构。但给官员送礼以后,教培机构就能提前收到通知,逃避检查。而老师也倾向于把精力更多的花在报酬更高的教培课程上,甚至有些学校领导本身就参与开设补习班。
李聪玲:“现在的教育资源倾斜的已经非常厉害了。像家境一般的家庭,那都是砸锅卖铁,也要支持孩子去补课,就是为了撵上正常的进度。正常应该是老师在学校教会的内容,现在学生接收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只能到校外找老师补课继续学习,所以这个金额是省不了的。这些教育机构其实都是在校的校长、主任开设的。这些校长和主任会引导学生们在校外去报这个补课班进行学习。其实到每一次的家长会上,从校长到主任传达到班主任,最后在家长会的学生座位上都会有宣传单。家长一方面也是害怕,为学生考虑,想提高成绩,也只有这种方式能提高成绩。第二个也是害怕学校打击报复。”
教育局、教培机构和学校老师、领导之间产生了一条产业链。因此虽然“双减”声称要给家长减轻补习费用的负担,但实质上补习费还涨了。
李聪玲:“双减政策颁布了以后,包括补课机构,包括在校老师,他们需要比之前更谨慎,更小心,选择更隐蔽的教学场所,包括疫情之后还有线上学习的这种渠道,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去付在这个上面,所以相对应的补课费就上涨了。对比双减之前,补课费用普遍上涨了三分之一,也就是之前的1.5倍。我具体举个例子,比如说高中的一对一补课,一节课是一个半小时,费用是800到2200不等。”
李聪玲提供了当时的一张课表,学生连假期也被迫超前学习,这样的教育环境让他们越来越内卷,焦虑。
李聪玲:“我见过非常多的亲子关系决裂,甚至孩子拿刀比向自己的母亲。学生的心理压力特别大了以后产生了反叛心理,这让我觉得非常可悲。对于这个状态,大家也很无奈。就这个行业,包括其实家长们也是这个心态,就是大家都被内卷到这个浪潮里面,就没有人能脱身。是很可怕,这个行业接触了以后发现这样的内幕,我也是深感震惊。连教育都可以被如此的商业化,黑幕这么多,我觉得这个国家是没救了。”
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就业低迷,官方只得悄悄放松了对教培行业的监管。折腾了三年的“双减”政策烂尾,除了摧毁了教培业的荣景,并没有减轻学生的压力,家长的负担。
编辑/尚燕 采访/常春 后制/陈建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