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访谈】专访智库分析师 情报界滥用权利 网民隐私给了谁?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28日讯】美国国会近日就《外国情报监视法》第702条,是否应当改革,展开激烈辩论。多年来,这项法案是否被美国情报部门滥用?情报界还有哪些法律漏洞?这个问题关系到每个网民的安全。本台记者陶明,采访了国家智库“美国繁荣协会”的资深政策分析师,詹姆斯·切尔尼亚夫斯基。来听他的分析。

本台记者陶明:“詹姆斯·切尔尼亚夫斯基先生,感谢您上我们的节目。”

国家智库“美国繁荣协会”的资深政策分析师詹姆斯·切尔尼亚夫斯基:“感谢邀请。”

陶明:“上周您在国会作证,谈到联邦政府监控美国人。请说说《外国情报监视法》,怎么用到了美国人身上?”

詹姆斯·切尔尼亚夫斯基:“这个问题非常好。事实是,自从《外国情报监视法》出台后,当局就不断严重地滥用职权,监视美国人。无论是监视2020年抗议‘黑命贵’的美国公民,还是监视1万9千名政治活动捐款人,或者是其它案子,比如监视一名现任国会议员、一名现任参议员、一名幕僚长,还有一名准备进入政府要职、还在审查过程中的人,情报机构甚至去监视他太太。出台这项法案后,情报界多年来一直滥用权力。因此我认为,现在国会应该采取重大行动,对监控计划进行非常必要的改革。”

陶明:“谈到具体的保障机制,您在证词中披露了一些现存的漏洞。能跟我们说说吗?国会怎样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詹姆斯·切尔尼亚夫斯基:“好的。现在有两个主要的漏洞,让执法机关绕过第四修正案。第一个是‘后门搜寻漏洞’,是指这些情报机构在搜集非美国人的情报时,会所谓‘附带’收集美国人的通信内容,然后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搜寻他们的通信。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漏洞,国会一定要完善。第二个漏洞是‘资料经销商漏洞’,就是政府可以用购买的方式,绕过第四修正案。他们长期以来依赖所谓的‘第三方原则’。这个原则的意思是,只要你的资料不是自己保管,而是存在 (商业) 公司那里,法律就认为你放弃了一部分隐私权。所以,因为我们的资料储存在谷歌、脸书或其它网站上,所以问题来了,执法机关可以直接找这些社交媒体公司,或者找搜集网站资料的资料经销商,买下来之后,再把资料卖回给政府,这样一来,他们就绕过了第四修正案。”

陶明:“从宏观上说,除了常见的监控技术外,我们知道有些人认为像人脸辨识这类技术,在监管和执法上是双刃剑。那我们怎么负责任地使用这项技术?什么情况算是越界?”

詹姆斯·切尔尼亚夫斯基:“这个问题问得好。我认为归根结底,是更好地对内培训、对外公布执法部门如何利用这项技术。因为在很多方面,人脸识别的确有助于执法,帮他们实现公共安全,有效打击发生在自己辖区内的犯罪,这有助于保障社区安全。但话又说回来,他们不能享有完全不受限制的权利,随意使用这项技术。”

陶明:“这确实是这个领域中,需要取得的关键平衡。詹姆斯·切尔尼亚夫斯基先生,非常感谢。”

詹姆斯·切尔尼亚夫斯基:“谢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