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韩国国宝级半导体专家 遭中共挖角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02日讯】为了突破美国科技封锁,中共砸下重金挖角它国人才,韩国便是其重点目标之一。据韩国媒体报导,近期又有两位韩国半导体、量子领域的“国宝级”专家,被中方挖角。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导,全球知名纳米碳管(CNT)专家、韩国成均馆大学客座教授李永熙,目前已经受聘于中国湖北工业大学,任半导体与量子研究所教授。李永熙自2018年以来持续入选全球论文被引用频率前1%的顶尖学者行列。

而另一名被挖角的韩国专家,是韩国理论物理学家、前韩国高等科学研究院(KAIST)副院长李淇明。他在去年退休后,就获中国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BIMSA)聘用。

据报导,这两人都曾被韩国政府评为“国家学者”,但退休后在韩国未能找到合适职位,转而赴中工作。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教授孙国祥表示,中共在遭到西方技术封锁后,加速对外挖角行动。这也是其压力极大化的表现。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教授孙国祥:“尤其是像华为、长江存储、中芯国际被制裁之后,急需在短时间内突破关键技术。自己从零开始培养至少需要10—20年,中共等不及这个时间,因此选择直接挖现成的人才与技术。这些动作是补短板、绕制裁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共军民融合科技战略的一环。”

首尔一所工科大学的教授表示,中国大学的挖角方案“就像旅行社的套餐”,如果受邀者“带着整个实验室过去”,应聘条件可以更好。他表示,自己还在执行韩国国家专案计划所以没有接受,但中方提供的条件极具吸引力,让他产生了兴趣。

孙国祥指出,这些被挖角的专家、教授,长期来看面临一些重大风险。

孙国祥:“主要包括的就是法律的风险,特别像是美国、台湾、南韩等地有所谓的出口管制的规范。其次是声誉的风险,特别是国际学术圈对与中共官方科技部门、国防七子体系合作的人,越来越加的敏感。当然这些人士可能也有些政治风险。若中共内部形势紧张或反间谍氛围升高,外籍背景学者也可能成为被牺牲或者清理的对象。最后当然是经济风险,短期看似淘金,长期可能会变成被消耗的资源。”

当中共的“千人计划”在美国变成“入狱计划”后,中共加大力度转战它国。

两年前媒体就爆料,韩国沦为中共挖角半导体人才的重灾区。

除了直接去工厂堵人,一些中企像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等,还专门成立子公司等让韩国技术人才“伪就业”,来蒙蔽外界。

而在刚过去的3月,台湾当局就侦办11家中企非法到台湾挖角高科技人才。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特别快啊,简单嘛,你土法炼钢的时间一定比较久嘛,而且土法炼钢也不见得会成功嘛。直接把人家的东西挖过来,偷过来不是最快嘛。”

不过此前也有媒体曝光,被挖角去中国的韩国技术人才遭到中方大量解雇,甚至连应得的离职金都拿不到。

叶耀元:“你就是要骗我东西,骗完我东西,把我丢在旁边。那当然你骗了几个案例之后,大家不就知道你在玩什么把戏吗?谁敢去?”

在高薪挖角、收买内部人员等手段下,中共迅速掌握韩国的核心技术。从2021年开始,中共在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内的世界面板市场上,夺走了韩国长达17年的全球面板龙头地位。

孙国祥:“挖角行为不只是单纯人才流动的问题,而且是有组织的技术转移行动。长远而言,会削弱原本创新的国家,同时让中国在未来的标准制定、供应链布局上,攫取主导权。”

孙国祥认为,各国应建立国家核心科技人才保护法,设立科技流失风险清单,还可以对退休专家提供延续性的平台跟待遇,同时国际间也应互相合作,各国要强化内部教育跟警觉。

编辑/王子琦 采访/易如 后制/Tony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