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宇宙猎食现场:“流浪黑洞”吃掉星星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22日讯】近期,科学家们第一次“活捉”了一个流浪黑洞吞噬恒星的瞬间!这起惊人的宇宙事件,不仅刷新了纪录,还帮我们找出了更多藏在星系边缘的“黑洞游民”。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场发生在6亿光年外的“太空猎食”奇观。

这个来自遥远宇宙的惊奇时刻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主导的一个研究团队捕捉到的。他们在一个偏离星系核心的边陲地带,发现了一颗巨大的“流浪黑洞”,正在吞噬一颗靠近它的恒星。

这不是普通的黑洞事件,而是人类首次以光学观测证实的“偏离核心潮汐撕裂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 TDE)的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也因此捕捉到了隐藏在星系外围的“游荡黑洞”。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通讯》上了。

那么,什么是“潮汐撕裂”呢?

黑洞本身是看不见的,因为它不发光。但如果有恒星不小心靠的太近,黑洞的强大引力会把恒星拉长、扯碎,变成一股细长的“物质流”,这个过程也被戏称为“面条化”(spaghettification)。

这些被扯碎的恒星残骸,会绕着黑洞形成一个高速旋转的炽热吸积盘(accretion disk),并发出强烈的光芒,这种现象就是“潮汐撕裂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 TDE)。

这场“潮汐撕裂事件”被命名为“AT2024tvd”,发生在距离星系中心约2600光年的外围,这次“狩猎”的黑洞,是一颗质量约为太阳100万倍的流浪黑洞!

关于这类“流浪黑洞”,科学家猜测它们可能是在星系合并时被甩出去的“宇宙孤儿”,已经在星系中游荡了几十亿年。这次的光学观测,不但印证了这个理论,也为未来寻找这类黑洞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这场来自6亿光年外的太空猎食,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场视觉震撼,也揭开了黑洞如何在宇宙中漫游、狩猎,甚至影响星系演化的神秘轨迹。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