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热词“经济上行期的美”折射就业低迷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27日讯】几个月来,小红书等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个火爆的标签——“经济上行期的美”。点击进去,可以看到人们在纷纷怀念千禧年以及十多年前的时代,感叹那时钱包鼓、毕业生好找工作,而如今好日子一去不复返。这一现象引发关注。

《华尔街日报》报导称,这显示中国就业市场的低迷,求职者的沮丧情绪日益增加,而官方促进就业的举措收效甚微。

报导说,当中共官方的就业数据不可信时,社交媒体上的流行语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几个月来,人们在网上怀念2000年代至2010年代,那时应届毕业生可以同时收到多个工作邀请。而如今的中国年轻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报导引用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家崔尔南(Ernan Cui)的话,位于中国北京的长江商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去两年里,招聘数量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工资也越来越低。崔尔南表示,去年中国多个行业的薪资大幅下降,降幅超过了2020年疫情期间,创下有史以来最差水准。 她表示,私营企业中科技行业受打击最严重,但国营企业也同样减薪,反映出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报导指出,由于官方就业数据不可靠,经济学家因此关注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其它指标。中共统计局在2023年6月青年失业率创下历史新高后,暂停发布青年失业数据,几个月后,在调整计算方法后,重新开始发布。

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看到(中国)劳动力市场持续恶化的迹象。”并指出,最近的采购经理人调查的就业分项指数显示,围绕美国关税的担忧正在导致中国的招聘放缓。

报导称,尽管北京推出企业税收优惠、增加职业培训等措施,但似乎收效甚微。巴克莱银行对私营企业指标的评估,以及各行业及地区的零星证据表明,就业市场几乎没有改善。经济学家指出,相反,有关减薪和裁员的报道却增加。

中国大陆网民通过“经济上行期的美”流露的怀旧心态,并非一时兴起。近期一项针对中国富裕人群的调查显示,中国年轻人对经济前景的心态正在变化。

国际咨询公司奥纬咨询(Oliver Wyman)今年5月针对2,000户月收入超过3万人民币的中国高收入家庭进行调查,有22%的人对中国经济前景持负面看法,悲观程度超越了2022年10月疫情封控高峰期(21%)。其中18至28岁的城市年轻人情绪下降幅度最大,这与持续高企的青年失业率有关。

奥纬咨询指出,这种悲观情绪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心态上的根本改变”。当富人都不再敢消费、不敢投资、不敢相信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将面临严峻挑战。

(记者金晶综合报导/编辑:林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