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28日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欧峰会在北京结束会议后,关于俄罗斯侵乌战争和贸易纠纷,双方并没有共识,呈现一个各说各话的局面。
第25届中欧峰会7月24日在北京举行,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强调,必须解决欧中贸易不平衡问题,否则欧盟可能需要减少对中国商品的开放程度。她同时也表示,中俄关系是欧中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谢沛学博士:“欧盟跟中国之间的不平等、贸易的不均衡,这已经是一个结构性的障碍是已经很久了,10几20年以上的问题。所以她当然是必须要对北京最主要的目标,展现出一定的强硬的姿态,当然她也是要对她的欧盟内部的产业跟民意做出一个回应。”
欧洲对中国电动车施加制裁性的关税后,中国则对欧盟白兰地祭出反制手段,双方关系每下愈况。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欧盟对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但是中国对欧盟又关闭了市场。在这一点,特别是中国的经济,过去只有欧盟的几分之一,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了欧盟,像这些中欧之间的经济实力的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它既不把中国当成市场经济国家看待,也不认为中国还是一个发达中国家。双方的产业竞争又非常的激烈,已经大过了互补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欧盟现在要全方位地调整跟中国的经济关系。”
在峰会后的记者会上,冯德莱恩表示,欧中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由于贸易扭曲、市场障碍的增加,但欧盟对中国商品保持开放。随着合作深化,不平衡也在加深。
谢沛学博士:“北京曾经在峰会上表示说,他们愿意研究过剩产能问题,鼓励内需,但是其实你从共产党过去的行为模式知道,它通常这个就是糊弄对方,就是我愿意研究不代表说它要研究后要去执行,就是他们其实都会玩这种话术。而且因为对中国而言,它长期出口导向,让它过去几十年能够快速的累积财富,它已经也尝到甜头,它也不太可能去改变。”
冯德莱恩8日曾指控中国在产能过剩之下,将商品倾销至全球市场,同时也协助俄国维持其战争经济,都使峰会在召开前就已呈现高度对立的氛围。
王赫:“中共对俄乌战争的立场,成了中欧关系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中共到现在为止对俄罗斯还进行了大力的支持,使得俄乌战争停不下来,所以欧盟在这方面是非常恼火,因为这个战争在欧洲在打,欧盟现在面临着俄罗斯巨大的威胁,所以欧洲在流血,欧盟这里面也在流血,中共还在拱火,还在支持俄罗斯,这是欧盟不能忍受的。”
尽管习近平声称,中国与欧盟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或地缘政治分歧,不过峰会议程从原本规划的2天缩短至1天。
谢沛学博士:“共产党政府对于它自己整体经济发展,跟它对国家安全的考量,它认为这个是要支撑住它的现在内需已经不太行,它还是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发展,它就必须要以邻为壑,把那些很便宜的东西往外倾销,对它来讲,这也是一个生死存亡的一个选项,所以它也不太可能在这方面有大幅度的让步。”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认为,中欧经济关系的前景严峻,中共让步的空间也不大。
王赫:“中国经济本身现在也是很糟糕,中共对欧盟出口在增加,但对欧盟的进口在减少。所以在这一点上,欧盟不能容忍,但是中国现在国内的市场萎缩,内需不足,想增加对欧盟的进口,在目前这个政策环境下也是很难的。中共如果真正感受到欧盟火力的强大,这时候才会做让步,否则的话,中欧之间目前这个经济僵局是很难打破的。”
中欧于1975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今年正值50周年的重要节点,不过双方并没有展现正面积极态度。
编辑/黄亿美 采访/常春 后制/葛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