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位于九龙红□湾的“红湾半岛”,是私人参建的居屋项目,有7幢40层高楼宇共2400多个住宅单位,在2002年落成。同年11月,港府为了挽救地产市场,宣布停建、停售居屋,让路给地产商卖楼,导致红湾半岛销售无期。直到今年2月,港府以8亿6千多万港元将红湾半岛业权卖断给地产商,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回响,不少人批评政府“贱卖资产”。
11月29日,发展商新世界发展和新鸿基地产宣布决定拆卸全新的红湾半岛重建,说是为了要将屋苑质素提高到中上价私人住宅水平,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消息传出后社会一片哗然,环保团体和民众都严厉指责地产商为谋取暴利,不惜制造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浪费资源。
尽管有人寄望重建计划会托高区内的楼价,但公屋联会总干事何伟民愤慨的说,政府此举对想申请入住居屋的低下阶层市民不公平。
香港公屋联会总干事何伟民:将整个楼市、将来香港楼市全部托高,其实是一个托市,这个托市呢!对我们低下阶层入住不到公屋,买又买不起居屋,又买不起私楼的人士,很难自置居所。
何伟民并指责发展商带头破坏环保。公屋联会总干事何伟民:说明香港这个社会呢!有钱人独大,有钱甚么都可以做,可以拆倒、再翻、再建都行!
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表示,红湾半岛事件显示社会正常价值观受到罔顾他人利益的倾向冲击。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就是说地产商要把利益扩到最大,虽然社会要承担这个成本它也不管,这对整个社会来讲,特别是年轻的一代,这也要考虑这一层的问题。
他说,与此同时,近来社会上“企业公民”意识愈来愈高,要求企业不能只顾赚钱,还要负上社会责任。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做为企业其实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也要对社会负上责任,特别是当消费者意识愈来愈提高的话,对企业要求愈来愈高,不单是说产品本身要好,还有生产过程,还有不要破坏环境。
据专业人士估计,红湾半岛拆卸重建,发展商的利润可由仅仅翻新出售的8亿港元,跃升至62亿港元以上。为了平息民愤,发展商在报刊上刊登大篇幅广告,将其拆卸的行动包装成环保再发展计划。环保团体指责所谓的环保措施,只是一块遮丑布。
地球之友环境事务经理朱汉强:把一个人杀掉,然后把他的器官,然后说我用很环保的方法、很好的利用,把它去捐出去做器官移植,好像是美其名这样子做,可是问题是当初你去杀一个人就是不对了。
环保团体表示即将拆卸的红湾半岛,产生的19万吨建筑废料,等于是香港市民27天的垃圾。
地球之友环境事务经理朱汉强:那些本来是资源,全部都是有用的,不管是木门、铝窗、铁,今年的资源都很紧张,我们为什么要把资源变成垃圾呢?而把它变成垃圾的不是我们,是发展商。
而与红湾半岛相隔仅一条街的马头涌官立小学,学生及家长都齐声反对拆除的行动。一旦动工拆卸,他们将直接面对噪音与空气污染等滋扰。
学生家长:现在的情况是很无辜、很无奈的接受!
小学学生:不应该拆!那栋楼人都还没住就拆!
小学学生:我们之前都曾经举行一个签名运动,建议发展商不要拆红湾半岛。
负责房屋决策的政府官员对整个事件辩解说,这是发展商的商业决定,而且在与发展商谈判时,不知道对方有意重建。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曾明确表示,她极不支持拆卸红湾半岛,从环保原则来说这是浪费。但她认为,不应该为了道德而立法去阻止清拆。最新消息透露,此事的幕后黑手可能是政府极高层。
有立法会议员表示,将在立法会提出成立专责调查委员会,彻查政府贱卖红湾半岛的事件,及追究是否有官员失职。
新唐人记者林秀宜在香港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