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月PPI上涨6.6% 通膨压力高

(中央社台北十一日电)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受原油、原煤、钢材等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二月份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较去年同期上涨百分之六点六,涨幅创三年来新高,已连续七个月呈扩大涨势。分析人士指出,这显示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仍将居高不下。 香港“文汇报”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今天将公布的二月份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预计将达百分之八点七,再创十一年来新高。

 报导指出,去年十月中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突破百分之三以来,涨幅不断攀高,去年十二月达百分之五点四,今年一月为百分之六点一。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二月份中国生产者物价中,原料出厂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百分之七点二,最终产品出厂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百分之四点九;其中,食品类物价上涨百分之十一。

一到二月累计,中国的生产者物价较去年同期上涨百分之六点四,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百分之九点三。  中国国家资讯中心预测部人员李若愚表示,二月份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涨幅再创三年来新高,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国际原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中国国内价格;另一方面是受中国南方雪灾影响,物资供应难度加大,供应减少造成物价上涨。

 与过去不同的是,虽然食品仍是重要的通膨动力,但二月份能源、原料等上游产品价格攀高,是造成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较高的新动力。 此间分析认为,由上游原材料产品价格上涨引发的生产者物价指数涨势加速,其传导效应将加剧通膨。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生产者物价指数攀高将推高消费者物价指数,农产品价格上涨向加工食品价格传导的趋势将持续下去,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将上升,预计将改变中国消费者行为。 他指出,事实上,所有的物价都在上涨,除了燃料价格,还包括煤和铁矿石,后者上涨趋势甚至超过燃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的通膨形势将高于预期。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维持涨势,主要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从中国国内来看,与钢铁、煤炭价格走高有关。 他表示,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可能还没有完全反映涨价情况,三月的生产者物价指数应该会比二月还要高,未来走势则要视国际商品价格变动而定。970311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