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记者陈清芳首尔二十四日电)亚太肝脏学会2008年会今天披露相关研究指出,患者连续五年服用特定抗B肝药物后,只有百分之一点二出现抗药性,这是目前抗药性最少的B肝治疗药物。与会专家认为,病毒的抗药性是导致治疗失败,进而肝病恶化的重要原因,这项研究结果将影响新病患的口服用药评估。
必治妥临床研究处长布莱特史密斯指出,共有台湾、香港、中国大陆等一百零八位亚洲慢性B肝病患服用五年的“贝乐克”,每年的抗药性发生率各为百分之零点二、零点五、一点二、一点二、一点二,实验的病患在受试前都不曾接受其他口服抗B肝病毒的药物治疗,以便了解药物的疗效及抗药性。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Masao Omata也有类似的报告,六十六个病人服用到满第三年后,才有一人出现病毒抗药性,病毒对“贝乐克”的抗药性发生率为百分之一点七。
香港大学肝胆胃肠科主任黎青龙指出,全世界四亿的慢性B肝有三分之二在东亚,中国就占了一亿多,目前认为,药物治疗的目标是要需要长期治疗、病人体内的病毒量愈低愈好、控制抗药性、避免抗药性的发生。
自从一九九八年第一种抗B肝病毒的口服药“干安能”上市后,陆续有“干适能”、“贝乐克”、“喜必福”等新一代同类药物上市,这些药物在迅速降低病毒量、使病毒e抗原由阳性转为阴性 (治愈停药的指标之一)、不易产生抗药性等方面,各有所长,其中以“贝乐克”的病毒抗药性发生率最低。
参与研究的成大医学院内科教授张定宗指出,B肝病毒的本性就是“善变”产生抗药性,目前医界倾向新病人在初次治疗时,可以先考虑投予不易有抗药性的药物,等有抗药性发生时再换药,至于已用其他药物发生抗药性的病人,如“干安能”的病患,即使改用“贝乐克”,五年的抗药性达高达成五。970324
本文网址: https://cn.ntdtv.com/gb/2008/03/24/a12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