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10月6日讯】有“光纤之父”称号的美籍华人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消息传来,香港各界感到兴奋,因为高锟曾在香港接受教育及担任中文大学校长,与香港有深厚渊源。
中央社消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说,他个人觉得,中大师生都会对此感觉光荣。
陈健民表示,他当年刚进入中大教书时,高锟还是校长,而高锟给人的感觉是一位谦谦君子。
陈健民又说:“高锟在光纤上的成就对社会的发展贡献巨大,获奖是应得的。”
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教授吴景深也说:“我不是搞光纤的,但高锟的获奖,应是全香港人的光荣。”
城市大学物理系教授张迺豪表示,这是香港人的光荣。他说,连同之前的另一位美籍华人崔琦,至今已有两位曾在香港接受教育的学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张迺豪说:“高锟的获奖,将对香港大专院校的师生带来鼓舞,相信未来香港还有获奖的机会。”
1965年,高锟在一篇论文中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资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他并提出当玻璃纤维损耗率下降到20分贝/公里时,光纤通讯即可成功。
他的研究为人类进入光纤导引新纪元打开了大门。
高锟于1933年在大陆上海出生,有一位弟弟,他的父亲当时是国际法庭的律师,一家人住在上海法租界一栋三层高的房子。
高锟年轻时在香港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
高锟早年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曾说,中学时期,他遇上几位具有启发性的老师,其中一位老师请学生用手推他到墙角,以切身体会推力的原理。
这种教育方法令高锟对所学的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据说,高锟少年时文静瘦弱,对科学特别感兴趣。当时学校没有化学科,高锟自购课外书籍学做实验。
1948年,高锟举家移民香港,他进入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毕业后,他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没有电机工程系,他于是远赴英国就读伦敦大学理学院,开展自己的科学大道。
在学习上,高锟曾说,“应该学习如何集中,懂一样东西,专心认识,深入思维,不但能够专注于一种学问,亦会拉高对其他知识的认识能力,事事都能看得深入一点。”
高锟于1987至1996年间担任中大校长,退休后在美国及香港两地轮流居住。
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高锟与另外两名学者夺得今年的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