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右电影《夹边沟》将角逐金狮奖

【新唐人2010年9月8日讯】(新唐人记者常春综合报导)9月6日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揭晓了最后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中国导演王兵的新片《夹边沟》在最后一刻入围,有些影评家已把这部冲击力很强的中国影片列为角逐本届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的热门作品之一。影片根据小说《告别夹边沟》改编,由中国、中国香港、法国和比利时四地联合制片。

《告别夹边沟》讲述了一个少为人知的真实故事:约3,000名“右派”被放逐到甘肃戈壁滩的劳改营接受再教育,在极端的恶劣气候和食物短缺状态下挣扎求生,许多人因饥饿、疾病和劳累而死。

《告别夹边沟》的故事

《告别夹边沟》讲述的是40年前,甘肃酒泉县紧挨着戈壁滩的一个劳改农场,占地约一万亩。中国版图上,它显得太小太小,小得几乎很难用一个点标出它确切的地理位置;然而在当代中国历史上,它又显得太重太重,重得许多人掉头掩面,不敢去触碰与这个地名相关的那一段段惨痛的记忆。

1957年10月至1960年底,几乎每天都有一个生命消失在这片戈壁荒滩上,死亡最高峰时,每天有数十人死去。

这些人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精英,他们中有海外回来报效祖国的水利专家;有自愿放弃优厚生活条件,来到边疆支持建设的医生和教授;有正直善良的工程师;有出身书香门第的热血青年……可在夹边沟,他们是右派,必须在这个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劳教农场终日劳作。罕见的大饥荒来临,为了活命,他们吃光了荒漠上能找到的所有东西。夹 边沟的死者大多是饿死的。1961年1月,“抢救人命”行动开始时,夹边沟里只剩下不足半数奄奄一息的幸存者。

有关夹边沟的故事总是零散而又神秘地传入人们的耳朵,右派们的遭遇在人们心中造成的震撼历久不息。

反右电影仍是个禁忌题材

影片根据小说《告别夹边沟》改编,导演王兵花了三年时间寻找夹边沟和明水农场右派群体的幸存者和见证人。他在执导手记中写道:过去10——20年来,中国独立影人的关注重点一直是当代中国最贫苦劳工阶层的社会问题;《告别夹边沟》可能是第一部直接关注当代中国政治历史、讲述“右派分子”苦难的电影,直到今天这仍是个禁忌题材。

王兵出生于1967年,曾以讲述沈阳铁西区工人状态的9小时片长纪录片《铁西区》,赢得国际影评界的关注并获得声誉。据了解,《夹边沟》在参赛威尼斯电影节后,还将马不停蹄地赶往多伦多电影节。

《告别夹边沟》周一(9月6日)成为本届电影节竞赛单元“惊喜电影”,在媒体观映活动中引起热烈反响。但和以往类似题材的影片一样,这部电影不大可能在中国国内公映。

王兵说,这部影片能让中国年轻一代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我希望讲述我们的历史……让人们去反思,”40年过去了,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已经不多,当年的悲剧被封存,生还者大都谢世,少数幸存者大多三缄其口。夹边沟是民族的一段切肤之痛。

雷达先生评论《告别夹边沟》用了“含蓄”“节制”两个词。是呀,对于那段岁月,真正了解那段历史,真正是从那时走过,经历过,真是见怪不怪,是非难辩的。 “整个中华民族之痛”只能是沉默、沉默、在沉默。在小说后面也了四个字:延续沉默。

有网友评论,事实无非是惨痛的,这种痛,不是个人之痛,不是家族之痛,不是人群之痛,而是整个中华民族之痛。不仅切肤,而且彻骨,而且剜心。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将于周六(9月11日)颁发,包括《夹边沟》在内的24部影片将角逐该奖项。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