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1月12日讯】(新唐人记者王子琦综合报导)11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印度尼西亚演讲时称,“缺乏自由的繁荣是贫困”。对此,中共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做出回应,称应“尊重国情”。这一回应再次引发人们对目前中国的国情、政治体系及中美关系的关注。
奥巴马表示“缺乏自由的繁荣是贫困” 中共回应
在11月11日的中国外交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到:“美国总统奥巴马昨日(11月10日)在印度尼西亚演讲时称,缺乏自由的繁荣是另一种形式的贫困。你是否认为这是在指中国?对此有何评论?”
洪磊回答说,“我们希望有关国家,尊重各国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而对于奥巴马的本次亚洲之行,洪磊则表示,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中方希望美国在本地区的作用有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低人权低福利”的中国国情
对此中国知名网络作家顾晓军发表评论,他认为是奥巴马的言下之意,指中国缺乏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等。而这些,也正是不争的事实。他指中共向来习惯于回应。他质问洪磊的“符合本国国情”的回应,算是什么回应呢?“难道中国的国情,就是老百姓没有言论自由、‘绝不’给老百姓言论自由?”
顾晓军说,自己的这篇文章,不知能否在网络上存活。能存活多久?如果被删除,不就是中国缺乏言论自由的一种表现吗?而新闻自由,就更不用去说了。因为中国的所有报纸,都是党报;所有媒体,都是党媒。
他说,奥巴马实际并不知道,繁荣的,不是中国老百姓,而是官员。
对洪磊的回复,有网友评论说,“欢迎对号入座。首先,外交部默认了我们是个缺乏自由的贫困国家;第二,也不决定改变;第三,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就是不给你自由;第四,没有说明这个思路是谁制定的,代表谁的利益。”
也有网友认为,外交部的回应还透露了一个信息,中国现今的发展是“低人权低福利”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国情。
11月10号,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会晤了中共国家主席胡锦涛后,在北京大学发表讲演,敦促中国有更大的政治开放度。卡梅伦向中国听众介绍西方民主理念,阐释了多党民主体制、法治和新闻自由,如何使得英国更为强大。他表示人权与推动贸易间,应达到恰当平衡。
中共全国政协外事办主任赵启正前些时也承认目前中国实际上还有很多困难,因此谈“大国心态”仍需慎重。赵启正建议那些鼓吹中国强硬的人多作思考。他说:“越是成熟的国家,越不会有突然的表现。”
“中国模式”的缺陷
《新苏黎世报》驻京记者费沛德在离任前曾发表长文,详细分析了“中国模式”的成因、特点和前景,认为中国面对重重挑战,如不改变“中国模式”就无法获得持续地成功。该文指出:“这个中央帝国正在走向紧张的时代。”
文章写道:“中国制度的特殊之处是,这种自由依然是由一党专制来明确界定和限定的。”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去质疑一党专制。 “中共位于法律之上,因此,在实践中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
费沛德指出:中共领导人不需要太顾及个人异议或法律问题,只是简化地迅速实施宏大设想和战略。而缺乏政治监督和制衡以及自由的媒体,则为腐败和任人唯亲敞开了大门。
文章提到,“‘中国模式’有着严重的缺陷,最近还更加突出。国家控制的投资促进一再产生经济上荒唐的面子项目,压制国内消费,限制了一个更为发达的内部市场的产生;广泛的行政干预使制度过于僵化。”
中共的外交政策引发观察家担忧
《华尔街日报》11月11日发表香港科技大学环境、能源和资源政策中心主任大卫•茨威格的文章,题目是“给中国鹰派吓着了么?中国人自己也吓着了:中国内外观察家有一样多的问题和担忧。”
文章说,中共近期的更为咄咄逼人的外交在西方和亚洲的观察家当中引起了担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外交政策分析家们几乎是一致地对中共在世界舞台上的姿态及其在亚洲地区引起的问题感到惊愕。即使那些通常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亲政府的朋友们也不愿意为目前的政策辩护。他们也感觉很难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中共现在太张狂了吗?中共的这种趾高气扬是在掩盖自己的惶恐么?
茨威格在文章中提到,中共的外交政策研究者几十年来第一次认为,中国的外部问题大部分来自它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外国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他们表示,导致这些问题的是外交政策不连贯,领导层似乎不能制定一种综合性的战略来应对中国国力造成的问题。这些学者们承认,虽然他们表示要听中共领导人的话,但中共领导人对额外的信息的解释和运用的方式令他们感到不安。
该文强调,中共的军队开始表现得像是一个利益集团,努力推进自己的计划安排,让军官穿着军服出现在电视上,大讲外交政策问题。这种现象让非军人的学者感到紧张焦虑。这些人伸张的是军方的利益,而不是国家的利益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立场。
美中之间缺乏互信?
过去几个月,美中摩擦不断,在人民币汇率,南中国海,钓鱼岛,人权,甚至稀土等涉及双边关系各个领域的大小问题上对抗不断,中美关系再度令人关注。
对此,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曾担任白宫亚洲问题国家安全顾问李侃如(Kenneth G. Lieberthal),11月10日,在一个有关美国外交政策的研讨会上指出,美中建交30年来,双方之间最关键、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是缺乏互信。
李侃如说,在很多问题上对中共的不满,已经很明显地成为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跨党派”的一个共识。而胡锦涛明年访问美国期间,能否和奥巴马坐下来、认真考虑如何建立两国之间的互信、并且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将是美中关系下一步何去何从的关键。李侃如指出,假如这一基本点不能建立的话,双边关系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很可能向负面方向发展。
而美国的战略学者、前国务院政策计划部(Office of Policy Planning)官员罗伯特.凯根(Robert Kagan) 表示,美中之间恐怕很难跨过在深层意义上成功建立互信这一难关,但是,他说:“如果中国转变成为民主体制的国家,国际社会将更加容易接纳一个崛起的中国。”
而中共官方《环球时报》11月5日发表评论文章,指责美国试图围堵中国。并称“现在是世界各强权以成熟大国的心态思考问题的时候了”。
针对《环球时报》的这种说法,日本“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杨中美教授表示:中共如果在军事上不是那么透明,在政治上又那么专制的话,它将来要做什么都是不可预测的。现在尤其是在军事上,特别是在海军方面,这对周边国家来讲,都是令人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