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7月18日讯】(中央社台北18日电)大陆各地近来出现许多“外熟内生”的蔬果,有菜贩坦承,为提前上市、增加效益,很多菜农在蔬菜未成熟时,使用各种“催熟剂”,加速蔬菜成熟。
目前使用较多的“催熟剂”是乙烯利(ethrel,益收)。按照大陆官方规定,为了使部分蔬果及早转色,允许在绿熟后期适度使用乙烯利等植物贺尔蒙催熟。但仅限于番茄、热带及亚热带水果、棉籽3类食物。
新华社报导,在山东、安徽一带,店家公然出售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店家表示,“催熟剂”销路很好,几乎每个菜农都用。
“催熟蔬菜”的“好处”很多。可以早上市多赚钱、可以增加产量,甚至延长保鲜期。菜贩说,“在菜场不用药的(蔬果)2、3天就发软、很难卖掉,而用药的至少能保存5、6天”。
“催熟剂”的用法用量都是个谜。有菜农说,“有了‘催熟剂’,想让它什么时候红,它就什么时候红;如果想快点成熟就把浓度配大一点,想迟几天成熟,就把浓度配低一点。用多少都是根据经验,到底有没有毒害,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具体也没人来管。”
专家指出,目前使用“乙烯利”的蔬果很多,但“催熟剂”的使用标准不健全,相关监管部门很难也很少去监控菜农是否按照规范使用“催熟剂”,因此“催熟蔬菜”的安全性仍是未知数。
农业部门人员表示,目前在蔬菜的安全检测项目中,没有“催熟剂”的检测指标,也缺乏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因此无法判断植物贺尔蒙的使用是否过量,这方面确实有盲点。
本文网址: https://cn.ntdtv.com/gb/2011/07/18/a56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