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谈被喂药物长大的大闸蟹

【新唐人2011年10月18日讯】耶鲁大学有一位经济学教授叫陈志武,曾经在北大的一个演讲中谈到有毒的黄鳝。他转述了一位中国科学院环境研究所知名学者对他的一番话:“你们知道如今的黄鳝为什么长得这么快吗?就是因为饲养者用了激素,人吃了黄鳝,激素在人体内七、八年还发挥作用。”听到这话之后,吓得那些与会学者们再也没人敢吃黄鳝了。

这位陈志武教授还说:“我有一个亲戚是卖豆芽的,他说这些豆芽不能吃,用了激素,本来要五天才能长大的豆芽只要一天就长好了。本村的人不买这种豆芽,都是卖给广州,一卡车一卡车,一夜之间就到了广州的菜市场。”

陈教授的这些提醒在中国恐怕早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常识,只不过你总得往嘴里填点东西、要不就会饿死,人们才尽量挑选毒性少一点的食物吃。不过,我们的想像力永远也追不上可怕的现实。

香港《壹周刊》报导说:“香港人喜欢吃大闸蟹,蟹价越来越便宜,几乎成为市民家常便菜。大闸蟹卖得越便宜,市民吃得越凶。”大闸蟹怎么会越卖越便宜呢,是大丰收吗?

香港记者专程到江苏蟹场采访,发现大闸蟹都是喂了激素的。喂激素长得快,当年就能上市;而且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大闸蟹死亡,在捕蟹前再喂一次抗菌素,捞起来马上上飞机;第二天下午在香港上市,晚上就上了香港人的餐桌。也就是说在24小时左右,那些抗菌素就跟蟹肉一起,进了港人的肚皮。

使用“高科技”养蟹闻名的江苏大发水产养殖场徐场长对香港记者说:“从蟹苗到上市,至少要喂十种药。”他还说他们还算比较本分的,福建人更毒,在蟹产卵时喂避孕药,这样母蟹不会变瘦,蟹苗更容易长大。记者问:“这么做不是害人吗?”这位场长无奈地说,“现在的鱼类、家禽类,哪一样不是喂药物长大的?你不这样做,别人做,你还能做生意吗?”但是在另一些国度,比如美国、加拿大、欧洲,这种生意却是很难做的。

2007年就发生了一个斑点叉尾𫚔鱼事件,这个斑点叉尾𫚔鱼,就是美国鲶鱼,从美国引种,到中国大量饲养,再出口全世界。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很有赚头。

美国阿拉巴马州从这种中国出口的鲶鱼中,检验出药物残留,立即宣布停止销售。紧接着路易丝安娜、密西西比等南部四个州也先后停止销售,同时对从中国进口的许多水产品进行严格的药物残留检查。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正式对外宣布,加拿大对来自的中国的养殖鲶鱼、鳡鱼、虾、鲮鱼、鳗鱼等的进口控制,将开始在边境扣留此类产品,要在证明不含美国禁用的药物残留之后,方可放行。

这种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行为,立即被中国有关部门和媒体怀疑为打击中国经济的阴谋。

根据之一,是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或利益集团带来了强烈冲击;

根据之二,是此次事端的发起人仍然是美国南方生产、养殖、或者加工水产品的几个州。这种无端的猜疑,居然也能说得出口,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如果检测不出这些药物残余,人家不是照样放行吗?事实上人家抵制的不是国家,而是鱼。

2006年加拿大食品安全检验局对中国进口鳗鱼发布进口警告,同时也发布了对从美国进口的罗非鱼进口警告。而这批罗非鱼是美国转口的,真正的生产国是中国。也就是在加拿大的警告之后,美国才开始警惕中国,并早就因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通知了中国的相关部门。

有哪一位手提菜篮子的家庭主妇,甭管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乐意去买用激素、抗生素和避孕药养大的水产品呢?人同此心,不可能有任何的例外。哪个国家抵制,就证明了人家的政府对民众负责任,官员不吃贿赂。至于中国,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儿了。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