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峰:给老百姓一个说理的地方

【新唐人2011年12月23日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句老话一直以来被大多数善良的国民奉为圭臬。然而,时代在发展,“旧社会”适用的很多“老话”甚至“真理”,现如今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有理寸步难行”似乎正在取代上述传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老百姓“维权难”,难于上青天。据2009年4月17日《成都商报》报导,一个不满1岁的婴儿,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治疗,却变成不可治愈性耳聋。孩子父母认为是医院注射了耳毒性药物所导,状告3家医院。两级法院都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判患方败诉。为了帮儿子维权,本对法律一无所知的父亲苦读6年,最终通过了号称“中国第一考”的国家司法考试。现在,患儿已上大学,维权还在进行。国家司法考试号称“中国第一考”,自开考以来,全国有100多万人报名参考,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其他职业资格考试的报考人数,每年的通过率极低,一直徘徊在15%左右。就是这样艰难的考试,一位并无任何法律背景的父亲,却凭着为儿维权的坚强信念,苦读6年后终于通过。父爱之伟大,中国老百姓之坚韧不拔,怎不令人唏嘘。

维权难,是当前社会的一大痼疾。每天,都有无数国人艰难跋涉在维权的路上。且不说什么大事,哪怕是你买了双不合脚的鞋子,都有遭遇退货难的可能。古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往往寄希望于能够幸运地遇到巡游的钦差大人;现在的不少群众,则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向有关部门投诉上。当他们屡屡碰壁,发现投诉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就只好回到“自力更生”的老路上来——于是乎,一批“卫生专家”、“法律专家”等“土专家”被逼了出来。维权,才是真正的“中国第一考”。有多少中国人在这个考场上败下阵来!那位坚强的父亲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这个所谓的“中国第一考”,但“维权还在进行”,他能否通过维权这个真正的“中国第一考”,恐怕谁也不敢保证。

在提到维权难的原因时,有专家提出两点,一是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二是诉讼时间长、成本高。除了这两点,我认为还有一点最重要的他没有说到,那就是人的因素,即政府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问题。如果把现有的法律法规都不折不扣落到了实处,如果各级部门都能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即便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也总不至于把维权变成“中国第一考”这么夸张吧?

消费者的权益遭到了损害,虽然“有理”,却总是在维权的路上寸步难行。于是乎,就催生了一些有中国特色的现象。重庆市垫江县18名老人组成“爷爷维权团”,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70岁,年龄最大的达83岁,可是,他们却依旧喜欢打抱不平,经常冒着严寒酷暑,为消费者的权益而奔走相告。10年来,他们义务维权上千次,挽回损失近5000万。老年人辛苦半生,本该颐养天年。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挺身而出、奔走在为民维权的“第一线”,恐非正常现象,并且作用也有限得很。

维权虽难,跟“上访”比起来,却依然是“小巫见大巫”。63岁的李绍庭是广东阳西县新圩镇沙河村新屋村小组的一位普通村民,因为家里的房子被镇长放火烧掉,他上访了10多年。结果不仅问题未能解决,他还被关进了县委党校的一个小房间,失去了自由。这年头,为了给上访者制造障碍令其“寸步难行”,不少地方政府可谓是绞尽了脑汁,围追堵截,阻访、截访甚至以“维稳”之名打击报复的新闻时有耳闻。哪怕是在首都“天子脚下”,也出现了安元鼎这样专业截访的黑监狱。有人因上访被送进了学习班和黑监狱,有人因上访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类似的例子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这里只说几个堪称“新时代的拍案惊奇”的另类例子:湖南永州农民唐封银夫妇因“准备上访”被行政拘留10天;郑州市民袁树林被误列为“高危上访人员”。只要他一使用身份证,不超过十分钟警方必定出现;湖北十堰网友彭宝泉因拍摄群众上访照片被派出所送进精神病医院;河南洛阳男子赵志斐进京旅游被误当上访者押回打伤,后遭弃街头昏迷不醒,洛阳当地派出所称“可能是抓错了”……

自身的权益遭到了侵害,显然是“有理”的一方,可照样落得个“寸步难行”的地步,甚至还有“被维稳”的危险。由此可见,要想实现“有理走遍天下”,首先必须要让所有的人尤其是当政者讲理。而如今某些人偏偏是最不愿意跟老百姓讲理的。网上有个段子讲得生动:你讲道理,他耍流氓;你耍流氓,他讲法制;你讲法制,他讲政治;你讲政治,他讲国情;你讲国情,他讲接轨;你讲接轨,他讲文化;你讲文化,他讲孔子;你讲孔子,他讲老子;你讲老子,他装孙子。于是乎,“有理走遍天下”就异化成了“有力走遍天下”、“有权走遍天下”和“有钱走遍天下”,老百姓虽然有理在手,却没有地方说理。一个不讲理的时代,绝非一个好的时代;一个不讲理的社会,带不给人民以幸福和安康。给老百姓一个说理的地方吧,给老百姓一点公平正义的希望吧,天塌不下来。恰恰相反,民意渠道不畅势必形成“民意堰塞湖”,这才是最危险的。在写这篇小文时看到一则最新新闻——《广东省委副书记称乌坎村民主要诉求合理》。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文章来源:《凯迪社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