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90后走出校园 创新也徬徨

【新唐人2012年6月28日讯】(中央社台北28日电)6月毕业季来临,中国大陆今年迎接首批“90后”(1990年以后出生)大学毕业生。学界形容,这一代人明显与“80后”大学生不同,他们具有创新意识、个性鲜明,却也更加徬徨。

1990年出生的戴之毅是吉林大学广告学系应届毕业生,虽然他已被研究所录取,但他选择放弃,前往泰国参加汉语志愿者服务。

戴之毅说,还有很多和他一样希望体验校外经验、在异域生活的朋友。

不过,新华社指出,除了像戴之毅一样展现个性生活的人,在大陆还有一批内心非常徬徨的“90后”大学生。

同为吉林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孙贝贝就是一个例子。她表示,虽然她成绩优秀保送研究所,不过她仍害怕3年过后,在工作经验上,会与同侪拉开距离。

即将赴贵州工作的郑礼则说,现在工作不好找,自己花1年多时间,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一家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多达680万人,创历史新高。然而,“90后”面对的职场形势,并非一片大好。

对于许多大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该选择怎样的道路,大陆多家媒体近日频频刊出校园与社会衔接中“间隔年”的报导。

间隔年(Gap Year)多指年轻人在毕业后或入学前,以义工或打工旅游等方式在其他国家生活1年,寻找学习、生活的目标,再回国工作、读书。

有多次国际志工经验的大陆学生安芯表示,1名在大陆支教(支援落后地区教育工作)7年的台湾教师曾说,台湾少了她并不重要,但对于偏远地区,她却能改变一些人的命运,振奋了安芯的意志。

安芯认为,旅行的意义除了发现自己的才能,更会懂得用理解、包容、尊重心态对待周遭人和事,是一种“身心灵”成长。

有学者指出,进入社会前,年轻人可利用一段时间,随心所欲、不必妥协,去找寻自己真正的理想,这对未来就业有很大帮助。随着年纪增长,对责任和义务以及安稳的诉求逐渐增加,这种机会将越来越少。

但学者强调,间隔年并非吃喝玩乐逃避现实,更重要是利用机会开阔眼界,增加自己的软实力。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