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7月20日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曾涌现过无数名垂青史、万古流芳的杰出帝王。如国外的亚历山大大帝,英王威廉一世、路易十四、彼得大帝、拿破仑等等;中国的黄帝、大禹、周文王、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永乐大帝和康熙大帝等等。而要说在世界宗教历史上最具深远影响力的帝王,当数古印度的阿育王和古罗马的君士坦丁大
帝。
阿育王(Ashoka,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约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阿育王不仅是一位佛教徒,后来还成为了佛教的护法。这使得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居印度帝王之首。
阿育王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阿育王为争夺王位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用计智败哥哥修斯摩,并杀死了众多同父异母的兄弟。在统治初期他专门挑选最凶恶的酷吏去设立“人间地狱”残害百姓,被认为是一个暴君。对外又发动了征服南亚次大陆的一系列战争,前261年通过远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的战争,基本完成了用武力统一印度的事业。也正是这场战争成为了阿育王人生的根本转捩点,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它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从小埋藏在他心中曾一度被权欲所遮盖的佛性,在佛教高僧优波毯的感召下,幡然觉悟,良知终于被唤醒。决心放下屠刀,皈依佛门,停止血腥的武力扩张。他深深感觉到:武力的征服,并不是真正的胜利;使每一个人都能沐浴佛化,思想行为都能符合佛的教导,战胜了每个人身心的罪恶,这才是真正的胜利——正法的胜利。
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阿育王皈依佛门后,不遗余力的弘扬佛法,宣布佛教为国教,又将他的诏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使人民都能知道佛的教诲,这就是著名的阿育王石柱。阿育王还亲到各地去朝礼佛的圣迹,在全国修建了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访问有名的大德高僧,向佛教僧团捐赠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修建许多大寺院给他们讲经说法。为了消弭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阿育王在其继位后第十七年,也即释迦摩尼佛涅槃236年时,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一千比丘,在首都华氏城举行大法会(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重新整理佛教经典,并编撰了《论事》。然后,阿育王又开始向边陲地区和周边国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东从缅甸、南抵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希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是佛教走出印度,迈向世界性宗教的开始。
历史上还有一段关于阿育王轮回转世的传说,据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入城托钵,一个小孩正在用泥土做游戏,他见到佛陀来了,宝相庄严生起了欢喜心,于是他就手捧泥沙做食物想,供养佛陀。佛陀欢喜的接受了他的供养,并且告诉阿难:由于这个小孩今天无所求的真诚的供养佛陀,虽然只是一钵沙土,但以此功德,佛离世后百年,此小儿当作转轮圣王。因果不虚的轮回,致使阿育王从暴君传奇转变为佛教史上最有名的“护法名王”。
君士坦丁大帝(拉丁语:Constantinus I Magnus,公元272年—公元337年),他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古罗马皇帝。并在公元313年颁布了让他名垂千古的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由非法变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下令释放被捕的教士与教徒。在完成东西部的统一后,他又于公元330年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将该地改名为君士坦丁堡(今名伊斯坦布尔),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此外,他还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改革措施,于是被称为西方的“千古一帝”。
君士坦丁大帝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颁布《米兰敕令》,敕令规定:“凡愿按基督教徒方式信仰者可自由、无条件的保留其信仰,不受任何干扰与干预。”这样,基督教终于为官方认可而被允许合法存在。敕令在罗马法律史上第一次承认基督教会可以拥有财产,并归还了以前所没收的基督教堂和财产,规定星期天为礼拜日。这是基督教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他还颁布法令赐予基督教以诸多特权,如教会有权接受遗产和捐赠,教会神职人员豁免赋税和徭役等。在他统治时期,信奉基督教成了晋升国家高级职位的一个捷径。他本人还建造了多座知名教堂,如耶路撒冷圣墓(耶稣墓)教堂等。
此前,基督教曾惨遭古罗马统治者长达三百多年疯狂迫害。早在尼禄时代,年轻的基督教就遭到历史上第一次迫害,此后在三世纪中期狄修斯(249—251年)、瓦列利亚努斯(253—260年)时代,又一次遭到残暴迫害。到了戴克里先(284—305年)时代,自称罗马旧神朱庇特之子的皇帝自然视基督教为异端,基督教又一次遭到了厄运。但都没有能阻止基督教发展壮大的趋势。
经君士坦丁时代之后,基督教的地位已不可动摇,终于在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开始了在西方文化史上惟我独尊的时代。同时,君士坦丁也因此成为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的名次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和希特勒。
君士坦丁对基督教的贡献还不只与此。当时基督教已分裂成几大派系,其中正统教会主张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说,而以亚历山大里亚主教阿里乌斯为代表的一派则否认三位一体,认为只有圣父才是永恒的,这一派同时还主张教徒安于清贫。为帮助教会统一教义和组织,君士坦丁于公元325年在尼西亚召集了主教大会,这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宗教大集结。大会通过了《尼西亚信条》,坚持了正统教会的三位一体说为正统,斥责阿里乌斯派为异端,将阿里乌斯革除出教会。
君士坦丁从何时开始信仰基督教还是个谜,而流行最广的说法,则是在米尔维安大桥战役前夕,他看到天空上闪耀着十字架样的火舌,上有“这是你克敌的迹象”字样,故认为是上帝护佑的结果使其取得胜利,便开始信奉基督教。公元337年,君士坦丁临终前正式接受了洗礼,以一个基督徒的真面目升向他梦想中的天国。
君士坦丁大帝一生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将个人的精神信仰同国家、民众的需要相结合,将前任惧怕不已的洪水猛兽变为自己统治之浩浩荡荡的支持力量。因势利导、顺应民意,这是历来当权者建立稳固政权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只可惜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像阿育王和君士坦丁大帝这样上尊天意、下顺民心,并在人类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最终作出正确选择的明君,已是寥寥无几,少之又少也!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